游客
题文

18世纪中期,人们既没有量度带电体所带电荷量多少的方法,也没有测量电荷之间非常小的相互作用力的工具。一位法国的科学家发明了扭秤,巧妙而准确地测量出了物体间的静电力,这位科学家是(  )

A.法拉第 B.库仑 C.奥斯特 D.安培
科目 物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物理学史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水平传送带A、B两端相距S=3.5m,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工件滑上A端瞬时速度VA="4" m/s ,达到B端的瞬时速度设为VB,则()

A.若传送带不动,则VB="3" m/s
B.若传送带以速度V="4" m/s 逆时针匀速转动,VB="3" m/s
C.若传送带以速度V="2" m/s 顺时针匀速转动,VB="3" m/s
D.若传送带以速度V="2" m/s 顺时针匀速转动,VB="2" m/s

在光滑水平面上,两小球沿水平面相向运动. 当小球间距小于或等于时,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相互排斥恒力作用,小球间距大于时,相互间的排斥力为零,小球在相互作用区间运动时始终未接触,两小球运动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球质量大于球质量
B.在时刻两小球间距最小
C.在时间内两小球间距逐渐减小
D.在时间内球所受排斥力方向始终与运动方面相反

四个小球在离地面不同高度同时从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从开始运动时刻起每隔相等的时间间隔,小球依次碰到地面.下列各图中,能反映出刚开始运动时各小球相对地面的位置的是()

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形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轨道3.轨道1、2相切于A点,轨道2、3相切于B点,如图所示,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在轨道1上的运行速率大于轨道3上的速率
B.卫星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小于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
C.卫星在椭圆轨道2上经过A点时的速度大于7.9 km/s
D.卫星在椭圆轨道2上经过B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B点时的加速度

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万有引力常量G
B.第谷接受了哥白尼日心说的观点,并根据开普勒对行星运动观察记录的数据,应用严密的数学运算和椭圆轨道假说,得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C.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物体,重物体与轻物体下落一样快
D.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