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近代日本曾经像中国一样被西方国家欺凌,但当今的日本却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由被欺凌到强国日本走出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下面的纪录片将为你展示日本的这一发展路程.
【第一幕 停滞的大和】 幕府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不同其他国家建立任何关系,本以为这样就可以长治久安了.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18世纪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新兴的地主阶级和商业资本家为了争取政治上的地位对幕府制度产生了不满.
(1)上述材料揭示了日本停滞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幕 西去的路】
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1868年某日本官员语
(2)日本在 “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时教育方面的重大举措是什么?
【第三幕 戏说成败】
改革后日本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仍然存在着大量的封建因素……这为后来日本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埋下了伏笔.
学者1:“我们知道近代资本主义的政治是向民主化、法制化方向发展.比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1689年颁布了《     》,开始确立了    制,最高权力归国会拥有.但日本却不同改革后的天皇拥有无限的权力,虽然也颁布了《宪法》但开启的是有限的宪政统治,所以日本的政治体制是典型的东方独裁与西方民主政治的杂合体是个怪胎.”
学者2:“同时日本为了塑造本国国民的精神特别强调武士道精神.所谓的武士道精神核心强调看淡生死、强调对天皇的忠.所以我们看一些影片会看到日本人剖腹的场景.但我们知道自从文艺复兴以来提倡       思潮即强调尊重人的生命.这是资本主义思想的基础,所以武士道精神是与近代精神相左的.”
(3)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上面的填空.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
(4)“后来日本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请你举出一例与中国有关的史实加以证明.
(5)如果以辩证的思维来看待这次改革,你认为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补充的?
(6)通过对日本崛起之路的探讨,你认为对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有哪些启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日本明治维新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它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材料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阅读材料二,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材料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材料三反映了红军长征,其中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4)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两次重要转折点,红军长征途中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请说出这次会议的名称和意义。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绵延两千多年的交往中,既有着友好的交往,又有着矛盾与冲突。时至今日,因为有日本这个“闹钟”在身边,中国人将永远不敢懈怠。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在l9世纪中后期,日本是通过改革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该事件的性质是什么?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什么道路?
(2)19世纪末,中日之间发生了冲突,这次冲突后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3)20世纪三十年代,中日再次发生了冲突,引发中国人民局部抗战是什么?在这次冲突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是什么?
(4)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如何应对冲突不断的中日关系,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位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
材料二:

(1)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世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
(2)材料三中所提的戊戌变法的主张是什么?
材料四: 2008年5月26日,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南京,27日上午拜谒了中山陵,缅怀孙中山先生。
(3)材料四中提到的孙中山先生,他领导的民主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五: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根据材料五回答,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什么?
(5)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推进,对此你有何启示?

开放才能发展,合作方能共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西交通之路
(1)开通这条“中西交通之路”的人物是谁?
材料二我国唐朝时期对外交往活跃,与亚洲以及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2)试举一位致力于唐朝中印交往的著名人物,并简述其事迹。
材料三他率领的船队,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和美洲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3)“他”是谁?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四乾隆时期颁布了《防夷五事》:一是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二是外国商人到广州,应令寓居洋行,由行商负责稽查管束;三是禁止中国人借外商资本及受雇于外商;四是割除外商雇人传递信息之弊;五是外国商船进泊黄埔,酌拔营员弹压稽查。
——《清高宗实录》卷550
(4)材料四与材料一、二、三相比较。中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五 2013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德国时表示:中方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秉承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理念,联运亚欧两大市场,赋予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造福沿途各国人民。……两国应该加强合作,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5)综合上述材料,我们该如何正确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

当今中国,科技和发展的关系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索才开始。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索”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给世界历史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4分)
材料二科技改变世界

(2)材料二图示重大发明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他们分别是哪一次工业(科技)革命的成果?分别将人类代入到一个什么时代(填在下面横线上)
图1:
图2:
图3:
材料三 20世纪末,全世界的跨国公司有六万多家,创造了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40%,贸易额的60%,时外投资的90%。1995年,一个负责管理经济和贸易秩序的永久性国际组织建立了。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 (3分)
材料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主要体现在资源的争夺上,这实际上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将会进一步强化西方发达国家在高新科技领域的垄断地位,进一步加剧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从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4)依据材料四指出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哪些影响?为此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