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蛇年春节,一种叫“中国红”的剪纸灯笼挂满了大街小巷。这些灯笼透出浓浓的“年味”,看上去很喜庆,很多市民买回家,挂在窗前,图个喜庆。材料表明( )
①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②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劳动人民既是文化的传承者,又是文化的享用者
④对传统文化要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郑板桥的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人间疾苦声。”政府工作人员用这首诗鞭策自己,增加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的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 | B.事物的联系是其存在的基本条件 |
C.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 D.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
下列说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有( )
(1)守株待兔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水滴石穿,绳锯木断(4)物极必反(5)墨守成规(6)吃一堑长一智(7)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8)失败为成功之母 (9)断章取义(10)统筹兼顾
A(2)(3)(7) B(4)(5)(6)(8) C(1)(9)(10) D(3)(6)(9)
在“公开、公平、公正”的考试精神下,高考从未停止过改革:从1977年高校招生实行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到1990年第一次全面推行标准化考试,使考试结果更加客观公正;从2001年取消对考生年龄和婚姻状况限制,到2003年为了避免天气炎热,考期提前一个月,再到2007年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广东2008年高考改革为“先出成绩后填志愿”……高考改革体现了
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
③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 ④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古希腊有位哲学家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根需要点燃的火把。”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 B.意识可以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 |
C.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一千多年前,李白的诗句道尽人类攀月不得的遗憾。而今,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中国人终于圆了攀月梦。这说明
A.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规律 | B.人的智慧具有创造物质的能力 |
C.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随着人们的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发展 | D.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