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然而,近年频频爆出的关于“扶不起”(面对摔倒的路人,不肯、不敢上前搀扶等现象)种种负面新闻, 人们开始怀疑我们这个社会是否正遭遇“道德寒冬”。面对这一窘境,深圳市的做法是:大力宣传中华传统美德,加强舆论的正面引导作用;深入挖掘人们内心深处向善的因素,树立助人为乐的道德典范;率先制定《深圳经济特区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条例》,让那些主动去“扶”去“助”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使“扶得起”变成人人欲为的德行,实现由“不扶”到“扶”的变化。2011年12月20日,年近七旬的范伯伯晨练摔倒受伤,众路人接力救援令其热泪盈眶,感叹说“深圳不缺好心人”。
(1)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深圳市是如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
(2)为“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请谈谈你准备如何做?
打黑除恶,是一个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的问题,也是一个权力系统自我清洁、自我强健的过程。重庆重拳打黑除恶,引发民意井喷,举国好评如潮。
人民网评论:只有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放在心上,不惧风险、不怕艰难,才能让群众喝彩,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才能获得来自各方面的高度评价和广泛支持,党的执政地位才会不断巩固加强。 ......“谁让老百姓满意,老百姓就会为谁鼓掌!打黑除奸,势在必行!重庆的‘打黑行动’理应延伸到全国!”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评论: 薄氏治政风格缘何“博得全国上下一致的赞誉”?概括的讲就是八个字:良心、决心, 作为,担当。显然,这与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脉相承的。这也是历经千年沧桑大地给予这些政坛风云人物的滋养和启迪。重庆因为打黑而美丽!
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党和政府,赋予了哪些时代要求。
材料一:面对早早降临的严寒,北京、济南等城市,果断提前供暖,确保百姓瀑暖。北京市启动供暖应急预案,要求具备供热条件的居民小区,11月1日全面开始点火供暖,比往年提前了半个月。这赢得了百姓的尊重和拥戴。
材料二:在有的地方,也是雪花飘飘,可居民没有心情看风景:不少城市,严格按照“惯例”办事,一直等到“法定”供暖日,才开栓供热。而这时,居民已经哆哆嗦嗦冻了快一星期了。这自然让群众怨声载道。
运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关原理,对上述两则材料加以评价。
2009年11月8日以来,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陕西、山西、河北、河南、湖北等地普降大到暴雪,其中,河北省中南部降雪量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均为历史罕见,石家庄降雪创历史纪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11月12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赶赴河北受暴雪影响地区指导工作。有关地方和部门紧急启动应急机制和预案,召开会议,分析形势,周密部署,采取各种措施应对暴雪,取得了显著效果。
自2008年以来,我们的民族经历了太多风暴的洗礼:雪灾、暴力事件、地震、金融危机……然而中国在低头抱怨吗?没有,中国挺起了他的脊梁!
(1)结合材料,用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说明党和政府是怎样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应对雪灾的?
(2)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中国挺起了他的脊梁”的精神支柱是什么?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材料一:2004年-2008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情况
指标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9 422 |
10 493 |
11759 |
13786 |
15781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
2 936 |
3 255 |
3587 |
4140 |
4761 |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37.7 |
36.7 |
35.8 |
36.3 |
37.9 |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47.2 |
45.5 |
43.0 |
43.1 |
43.7 |
注: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8.4%。按年均纯收入1196元的标准,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4007万人。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8%,食品价格上涨12.3%。其中粮食价格上涨6.3%,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31.7%,油脂价格上升26.7%,鲜蛋价格上涨了22.9%。其中肉禽及其制品、油脂、鲜蛋价格均涨幅超过城乡居民收入增长。
材料二:对于收入分配问题,中共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一系列的会议,研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会议强调应大力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1)表格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才能有效地防止收入分配差距悬殊,实现社会公平。
综合探究题
材料: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教育公平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某校高三(1)班同学针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通过走访教育专家、政府主管教育的官员、学生家长后,同学们对教育公平问题有些不同看法:甲看法是:教育应当实现完全公平,目前高等教育费用应当由国家承担,使每一位受教育者不因为家庭经济水平不同而受到不公平待遇。乙看法是:目前国家财政还有困难,要想改善办学条件、发展教育事业,还必须从社会筹集一部分资金,因此实现教育公平是不可能的。
请你与高三(1)班同学继续进行下述探究:
(1)针对甲、乙两种看法,请用辩证法发展的观点谈谈对实现教育公平的认识。
(2)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某省教育厅向社会征求意见。高三(1)班同学对政府实现教育公平可以提出哪些合理化的建设?(至少2条)这些建设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向政府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