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然而,近年频频爆出的关于“扶不起”(面对摔倒的路人,不肯、不敢上前搀扶等现象)种种负面新闻, 人们开始怀疑我们这个社会是否正遭遇“道德寒冬”。面对这一窘境,深圳市的做法是:大力宣传中华传统美德,加强舆论的正面引导作用;深入挖掘人们内心深处向善的因素,树立助人为乐的道德典范;率先制定《深圳经济特区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条例》,让那些主动去“扶”去“助”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使“扶得起”变成人人欲为的德行,实现由“不扶”到“扶”的变化。2011年12月20日,年近七旬的范伯伯晨练摔倒受伤,众路人接力救援令其热泪盈眶,感叹说“深圳不缺好心人”。
(1)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深圳市是如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
(2)为“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请谈谈你准备如何做?
37.阅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十一五”前三年,中央预算内投资336亿元、中央财政资金505亿元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在落实新增中央投资中,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项目管理规定,严格用地、节能、环保要求,提高“两高”行业资本金比例,遏制“两高”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淘汰落后产能力度进一步加大,同时在安排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资金342亿元,主要用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发展高附加值产品,促进节能减排。去年底,国务院出台了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方案,全面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如今年初,调低了小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对能效等级1级或2级以上高效节能空调、冰箱等10大类产品,通过财政补贴方式 加大推广力度。
材料二:有机构预测,石油储量可支配的能源极限,大约在2050年左右宣告枯竭。天然气储备估计将在57—65年内枯竭。煤的储量约可以供应165年。随着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地球温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开始同步上升,上个世纪是近千年来最暖的100年,而最近20年又是其中最暖的20年。
经济学家赫尔曼·戴利认为,人类已经到达或超越了经济增长产生反作用、环境和社会成本超过抵消收益的临界点。戴利教授曾说:“所谓‘经济的’增长已经变得不经济了。增长型经济正在衰退。”
材料三:国务院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始终把节能减排作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重要内容。十一五期间我国制定了单位GDP能耗下降20%左右的目标,去年“两会”,明确将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上,温家宝总理全面阐述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立场和主张。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常识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实现“十一五”单位GDP能耗降低目标的。
(2)运用辩证法的观点,分析材料二“所谓”‘经济的’增长已经变得不经济了。增长型经济正在衰退。”的观点的哲学启示。
(3)运用政治常识的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我国政府把节能减排作为宏观调控重要内容的正确性。
32.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某班同学在学习中搜集了一些材料并列表如下:
主要措施 |
宏观调控手段 |
严把土地闸门,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 |
① |
调![]() ![]() 加强财政、税收对经济运行的调节 |
② |
加强新上项目市场准入审核,提高市场准入门槛 |
③ |
(1)请说明上述措施体现的相应宏观调控手段。
(2)请根据所学知识谈谈国家为什么要进行宏观调控?
材料一:据某咨询公司统计显示:中国不到0.5%的家庭拥有全国个人财富的60%以上。即使在这些富有群体的内部,也有大约70%的财富掌握在资产超过50万美元的家庭手中。地区收入差异更加明显,上海市的人均年收入是西部落后地区的10倍以上。城乡差距也是很大的.
材料二: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在讲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指出: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1) 材料一说明了什么?并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 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为我国解决该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材料一:就业问题是我国最大的民生问题,特别是今年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一是毕业生人数多,去年是559万,今年是610万。二是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目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共同研究制订了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意见和相关政策:如完善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企业、到边远地区就业的各项政策;进一步畅通毕业生到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就业的路子;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等。
材料二:据有关部门透露,2010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着比以前更加趋紧的形势(一是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尚未完善,二是就业空间相对紧)。因此,国家把鼓励创业摆到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这是科学分析我国就业形势,并依据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提出来的。实践证明,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下,一人创业可以带动五人实现就业。
材料三:一国有大型企业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念、人才观念和团队精神,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有力地支持和保障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1)结合材料一,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角度,谈谈国家实施的政策和措施正确性。(2)试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二。(10分)
(3)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的作用和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说明企业为什么要重视自身文化建设。
表一:2007—2009年S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情况
年份 |
年人均纯收入(元) |
收入构成 |
||
种植业 |
投资收入 |
劳务收入(注) |
||
2007 |
6500 |
1200 |
2000 |
2300 |
2008 |
7200 |
1300 |
2500 |
3400 |
2009 |
8680 |
1380 |
3500 |
3800 |
注:劳务收入为进城务工收入,以从事保姆、饭店服务员、搬运工为主。S县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2007年为18000元,2008年为22000元,2009年为26000 元。
材料一:2009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即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做好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奋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1)表一描述了什么经济现象?
(2)请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怎样才能做好“三农”工作?
(3)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我国政府应如何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