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在人体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穿孔素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这些靶细胞解体死亡。下列与这一免疫过程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A.在上述效应T细胞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穿孔素属于抗体 |
| B.靶细胞死亡后,侵入靶细胞内的病毒还要经过体液免疫予以消灭 |
| C.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可以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改变细胞膜通透性 |
| D.在效应T细胞分泌穿孔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器有细胞核、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
碱基类似物导致DNA发生突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插入到碱基之间,使DNA发生断裂 |
| B.使C变成T |
| C.能够与不同的碱基配对 |
| D.促进DNA的脱嘌呤 |
在真核生物基因组内,发生碱基颠换频率最低的地方是:
| A.一个蛋白质基因的内含子 |
| B.一个蛋白质基因的外显子 |
| C.一个假基因的内含子 |
| D.一个假基因的外显子 |
导致生物可遗传变异的因素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以下使用同一种变异类型产生的性状有:
| A.果蝇的白眼 | B.人类的色盲 | C.豌豆的黄色圆粒 | D.八倍体小麦 |
真核生物的DNA同源重组主要发生在:
| A.有丝分裂的S期 | B.有丝分裂的间期 |
| C.减数分裂的前期Ⅰ | D.减数分裂的前期Ⅱ |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隐性遗传病,致病的突变基因编码的是有缺陷的苯丙氨酸羟化酶。但带有此突变基因的杂合子的个体(携带者)并不发病,这是因为:
| A.隐性基因在携带者体内不表达 |
| B.显性基因大量表达,隐性基因少量表达 |
| C.携带者体内的显性基因产生足够的蛋白质行使正常的功能 |
| D.突变基因的产物在携带者体内优先被降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