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I和细胞Ⅲ均能识别抗原 |
B.在①和⑨所在的阶段中可能有吞噬细胞的参与 |
C.细胞Ⅰ和T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 |
D.图中免疫活性物质是指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
如图表示A、B两妇女在1到5月的血浆中人乳头瘤状病毒抗体的相对含量(其中妇女A在1月份接种了相应的疫苗,两人均在4月份感染了人乳头状病毒。下列对曲线图的解释不成立的是( )
A.妇女A在接种疫苗后,体内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B.两人体内的B细胞需要在病原体和淋巴因子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C.两人在5月份抗体含量的差异源于妇女A体内记忆细胞活动的结果
D.两人体内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够攻击被人乳头瘤状病毒入侵的靶细胞
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递质,某病人血液中含有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所患疾病及表现为( )
A.自身免疫病、肌无力 |
B.免疫缺陷病、痉挛 |
C.免疫缺陷病、肌无力 |
D.过敏反应、痉挛 |
下表代表胃、小肠中有关消化液的成分及部分酶的最适p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器官 |
消化液名称 |
pH |
消化液成分 |
胃 |
胃液 |
1~2 |
胃酸(HCl)、胃蛋白酶(最适pH 1.8左右) |
小肠 |
肠液、胆汁、 胰液 |
7~8 |
NaHCO3,胆盐,多种酶如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最适pH 8.0左右) |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B.与无机催化剂比较,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且需要适宜条件
C.胃液中的胃蛋白酶会随着胃的排空进入小肠,胃蛋白酶进入小肠后,能将蛋白质分解
D.胃液中有大量的胃酸(HCl),它随胃的排空进入小肠后不会破坏小肠中酶的活性
如图表示不同温度下酵母菌发酵时气体产生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据图可知①有多种酶参与;②最适pH是7;③40℃是酵母菌发酵的比较适宜的温度;④50℃时酶逐渐失活;⑤0℃时酶逐渐失活,正确的是( )
A.①③ |
B.②⑤ |
C.③④ |
D.④⑤ |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是蓝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 |
B.光合作用产物中的化学能全部来自ATP |
C.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
D.细胞连续分裂时,伴随着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