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群落演替过程先出现次生演替,后出现初生演替 |
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 |
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经过:裸岩→苔藓→草本→灌木→森林五个阶段 |
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 |
魏尔肖所说的“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其含义是()
A.由先前存在的细胞继续发育而成 | B.由先前存在的细胞继续生长而成 |
C.由先前存在的细胞继续分裂产生 | D.由先前存在的细胞的产物构成 |
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F2植株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 )
A.1/8 | B.3/8 | C.1/16 | D.3/16 |
下列有关如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是b |
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四个不同的演替阶段,则从光裸的岩地演替成森林的顺序一般为a→c→d→b |
C.若M表示生物体内汞的含量,a~d表示四种生物,则由它们组成的食物链中,b所处的营养级最高 |
D.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四个野生生物种群,则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b种群 |
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
C.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
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 |
秸秆焚烧污染空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某调查小组通过走访相关部门和查阅网上资料,提出了一些建议,其中不能大面积推广的建议是( )
A.把秸秆作为饲料,再将动物产生的粪便施入农田 |
B.建沼气池,作为发酵原料,再取出肥田 |
C.将秸秆粉碎后,作为食用菌栽培基料 |
D.将秸秆直接覆盖在农田表面,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