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阿米巴原虫(俗称变形虫,长期生活中清澈溪流中)是一种单细胞原生动物,它能将水中的较大的食物颗粒摄入细胞,与此相关的结构基础是(   )

A.细胞膜的半透性 B.细胞膜的选择
C.细胞膜的流动性 D.细胞膜的粘附性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脑的高级功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元静息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以维持电位差
B.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应
C.刺激皮肤细胞A,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兴奋从细胞B传到细胞D,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的供应,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

A.C3增多、C5减少,有机物积累速率明显上升
B.C3增多、C5增多,有机物积累速率明显上升
C.C3减少、C5增多,有机物积累速率明显下降
D.C3减少、C5减少,有机物积累速率明显下降

如图表示某种小鼠的进化过程,X、Y、Z表示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小鼠原种与小鼠新种可组成一个种群
B.X表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Y使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D.Z表示地理隔离,能阻断种群间基因的交流,导致新物种产生

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用32P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上清液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保温时间太长
C.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用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检测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某同学通过下列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通透性。用带有一个小孔的隔板把水槽分成左右两室,把磷脂分子引入隔板小孔,使之成为一层薄膜,水槽左室加入钾离子浓度较低的溶液,右室加入钾离子浓度较高的溶液。①若在左、右两室分别插入正、负电极,结果发现钾离子不能由左室进入右室;②若此时在左室加入少量缬氨霉素(多肽),结果发现钾离子可以由左室进入右室;③若此时再将电极取出,结果钾离子又不能由左室进入右室。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缬氨霉素(多肽)可以模拟载体蛋白
B.插入正负电极可以为钾离子的运输提供能量
C.隔板小孔中形成的磷脂分子薄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可说明钾离子的逆浓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消耗能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