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电粒子M只在电场力作用下由P点运动到Q点,在此过程中克服电场力做了2.6×10-6 J 的功。那么
A.M在P点的电势能一定小于它在Q点的电势能 |
B.P点的场强一定小于Q点的场强 |
C.P点的电势一定高于Q点的电势 |
D.M在P点的动能一定大于它在Q点的动能 |
下列叙述中不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A.麦克斯韦提出了光的电磁说 |
B.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的干涉现象提出了光子说 |
C.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首先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
D.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a)和镭(Ra)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射线是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辐射出的 |
B.一群处于n=3能级激发态的氢原子,自发跃迁时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 |
C.放射性元素发生一次β衰变,原子序数增加1 |
D.235U的半衰期约为7亿年,随地球环境的变化,半衰期可能变短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泊松亮斑有力地支持了光的微粒说,杨氏干涉实验有力地支持了光的波动说。 |
B.在地球上如果测到来自遥远星系上的元素发出的光波波长变长,说明该星系在离我们远去 |
C.当波源或者接受者相对于介质运动时,接受者往往会发现波的频率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叫多普勒效应。 |
D.考虑相对论效应,一条沿自身长度方向运动的杆,其长度总比杆静止时的长度小 |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劈P的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的物块A、B,C为一垂直固定在斜面上的挡板。A、B质量均为m,斜面连同挡板的质量为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系统静止于光滑水平面。现开始用一水平恒力F作用于P,(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F=0,挡板受到B物块的压力为
B、力F较小时A相对于斜面静止,F大于某一数值,A相对于斜面向上滑动
C、若要B离开挡板C,弹簧伸长量需达到
D、若且保持两物块与斜劈共同运动,弹簧将保持原长
如图所示,圆弧虚线表示正点电荷电场的等势面,相邻两等势面间的电势差相等。光滑绝缘直杆沿电场方向水平放置并固定不动,杆上套有一带正电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滑块通过绝缘轻弹簧与固定点O相连,并以某一初速度从M点运动到N点,OM<ON。若滑块在M、N时弹簧的弹力大小相等,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则
A.滑块从M到N的过程中,速度可能一直增大 |
B.滑块从位置1到2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比从位置3到4的小 |
C.在M、N之间的范围内,可能存在滑块速度相同的两个位置 |
D.在M、N之间的范围内,可能存在只由电场力确定滑块加速度大小的两个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