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这段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包含 | B.事物的发展总是从质变开始的 |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李嘉图主张不应限制对外贸易的发展, 应废除“谷物法”,是因为 ( )
A.通过对外贸易,出口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
B.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进口廉价的生活必需品,可以降低工资,提高利润率 |
C.发展对外贸易对任何国家都带来好处 |
D.参与国际分工,从国外进口所有商品,可以减轻本国的生产压力 |
斯密说:“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任何一个物品的真实价格,即要取得这物品实际上所付出的代价,乃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
A.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的劳动量决定的 |
B.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
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
亚当·斯密按国家职能把支出费用分为哪几类 ( )
①保卫本国不受侵犯 ②保护社会成员财产和人身安全 ③维护市场秩序,促进贸易 ④建设和维护公共工程和社会公共事务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斯密认为经济学有两个目的 ( )
①为人民自己获得丰富的收入或者物质条件 ②使国家实行鼓励出口、禁止或限制进口的政策 ③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④为国家或者社会共同体带来足够的收入以创造公共产品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④ |
在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上,斯密认为,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至没有;反之,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甚至没有。斯密的观点( )
①他科学地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②他没有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 ③认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④不懂得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内在联系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