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新一轮“电荒”问题,一些省、市出台了实施分时电价的措施。所谓分时电价,即在用电高峰时,提高电价,用电低谷时实行平价或适当降价。实施“分时电价”的经济学依据是 ( )
A.价值决定价格 | B.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 C.价格影响供求关系 | D.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
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的使用差异反映了
A.世界是不可知的 | B.意识的来源是主观的 |
C.矛盾具有特殊性 | D.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 |
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法、美两国科学家,因为他们“抓住了粒子”。一直以来,量子物理学家们认为单个粒子很难与周围环境分离,一旦分离随即失去量子特性,这使得很多奇特现象无法被观测到,只存在于研究人员的“思维试验”中。两位诺奖得主在实验方法上的基础性突破,使单量子操作和单量子测量成为可能,由此可以推断
①人类的科学实验活动是推进量子物理学发展的动力
②严密的论证和精心的准备将确保量子物理学的发展
③实验方法的不断突破将取代科学家的“思维试验”
④量子物理学的理论观点必须接受科学实验的检验
A.①④ | B.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当年马克思撰写《哲学的贫困》,如今出现了“贫困的哲学”。现实生活中,哲学往往被一些人忽视,而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未来的。这是因为
A.哲学的任务是揭示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 | B.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辨识事物永不犯错 |
C.哲学是与客观实际完全吻合的理性思维 | D.哲学能为实践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
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篇写道:“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像。”这一描述表明
A.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动力 |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C.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 D.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
古代非洲大陆没有老虎,所以古埃及人只能创作“狮身人面像”,而不能创作“虎身人面像”。这说明了
A.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
C.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 D.意识相对物质可以独立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