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事实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例 |
解释 |
A |
氯化钠固体不导电,而氯化钠溶液能导电 |
构成氯化钠的粒子种类变化了 |
B |
汞受热变成汞蒸气 |
分子间间隔增大的缘故 |
C |
硫化氢是一种有毒气体 |
硫化氢分子有毒性 |
D |
FeSO4溶液为浅绿色而Fe2(S04)3溶液为黄色 |
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 |
如下图所示装置中,胶头滴管中吸入甲液体,平底烧瓶中充入(或放入)乙物质,挤压胶头滴管,一段时间后装置中的气球明显胀大。则甲乙两种物质可能是
甲 |
乙 |
|
A |
稀硫酸 |
铜片 |
B |
双氧水 |
MnO2 |
C |
稀盐酸 |
锌粉 |
D |
NaOH溶液 |
CO2 |
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该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
B.将饱和硫酸铵溶液加入鸡蛋清中,析出白色固体,说明蛋白质发生了变性 |
C.向稀硫酸中滴入几滴NaOH溶液,再滴加CuSO4溶液,不一定有蓝色沉淀生成 |
D.氮肥中加熟石灰研磨,一定能闻到刺激性气味 |
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取较多的氯化钠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 |
B.随着温度升高,硫酸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 |
C.40℃时硫酸钠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
D.40℃时等质量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硫酸钠析出晶体最多 |
下列有关生产、环保、能源、资源问题叙述错误的是
A.“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二氧化碳等气体引起的 |
B.长期使用硫酸铵会使土壤呈酸性,应将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 |
C.pH < 5.6的酸性降水称为酸雨,它的形成与大气中SO2等酸性污染物增多有关 |
D.研制并使用可降解塑料能缓解白色污染 |
根据右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借助化学反应,太阳能可转化为电能 |
B.氢元素在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
C.水的分解反应需要吸收能量 |
D.该循环的实现可以有效地缓解能源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