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
(1)《燃烧的条件》实验中,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该实验的目的探究__________ ____是燃烧的条件之一,该实验的可然物是指__ ________,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控制___ ___不燃烧。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为: 。
(3)“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通过图A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 性___________(填一条物理性质)。
②图B实验的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①中液体是浓氨水时烧杯②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 色。
2011年5月食品塑化剂事件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常用塑化剂的学名“邻苯二甲酸而(2-乙基己)酯”,化学式为C24H38O4,它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有特殊气味,不溶于水,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有毒。常用作各种塑料制品的工业添加剂,不可食用。可是黑心业者为了牟取暴利竟然将其添加到多种饮料、果冻、果酱和方便面等食品中。若长期食用此类食品可能对生殖系统、免疫系统造成危害,大量摄入还可能致癌。
请分析上诉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对于C24H38O4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
①该物质是氧化物②该物质中含有24个碳原子 ③该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2)写出该塑化剂的两条物理性质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3)下列做法,可以使我们远离塑化剂的是_____;
①少喝各种饮料,日常饮水以白开水为主
②经常吃方便面、面包等速食食品以适应我们快节奏的生活
③尽量少用塑料制品直接接触热的、含油脂的食物
④呼吁政府完善食品安全监督检验机制,严惩步伐黑心业者
(4)请你再写出一条远离塑化剂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所示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标物质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只写一种,下同),属于有机材料的是______。
(2)加压在小钢瓶中液态二氧化碳喷出后能灭火,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在钢瓶表面涂油漆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元素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为,下列图中微粒共表示_____种元素,其中与氯原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填字母)
(2)某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x的数值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_。(填字母)
A.9 | B.10 | C.11 | D.12 |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用数字和化学用语表示:
①4个氯原子_____
②2个镁离子_____
③纯碱_____
④生石灰_____
⑤火碱_____
(2)现有H、O、C、S、Na五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填写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各写一个):
①碘酒中的溶剂_________
②生活中常用的白糖、红糖等的主要成份_________
③汽水中的一种不稳定的酸_________
④作炉具清洁剂去除油污的碱_________
物质燃烧需要的条件是什么?化学兴趣小组做了以下探究。
(1)第一小组同学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当他们观察到___________的现象时,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结论。
(2)第二小组同学取了等大的滤纸片和乒乓球片,放在薄铜片两侧,用酒精灯在铜片中间加热(如图丙所示)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为_______________。
(3)第三组探究了灭火原理(如下图)。其中与其他三项灭火原理不同的是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