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不同生物膜中的蛋白质、脂质和糖类的比例,哪一种最可能是细胞膜( )
编号 |
蛋白质(﹪) |
脂质(﹪) |
糖类(﹪) |
A |
49 |
43 |
8 |
B |
52 |
48 |
极少 |
C |
76 |
24 |
极少 |
D |
56 |
44 |
极少 |
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
B.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1/2
C. F1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16
D.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bb 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
二倍体植物甲(2N=10)和二倍体植物乙(2n=10)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1不育。以物理撞击的方法使F1在减数分裂时整套的染色体分配至同一个配子中,再让这样的雌雄配子结合产生F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F1正常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各为2种 |
B.物理撞击的方法最终产生的F2为二倍体 |
C.植物甲和乙能进行有性杂交,说明它们属于同种生物 |
D.若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则得到的植株是可育的 |
蜗牛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l,则A基因的频率和F1中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
A.30%,2l%B.30%,42%C.70%,2l%D.70%,42%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对35S标记的噬菌体甲组不进行搅拌、32P标记的噬菌体乙组保温时间过长,其结果是
A.上清液中,甲组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
B.沉淀物中,甲组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
C.甲组沉淀物中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
D.甲组上清液中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
人剧烈运动后,释放大量乳酸,但pH变化不大,主要原因是
A.乳酸在血浆中很快被分解生成CO2和H2O,并排出CO2 |
B.NaHCO3与乳酸反应,调节pH |
C.H2CO3抑制乳酸的酸性,并通过呼吸系统排出CO2 |
D.乳酸酸性弱,不易引起酸中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