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曲线如图。

(1)阶段I和III大豆种子的鲜重增加明显。阶段I中,水进入种子胚细胞的穿(跨)膜运输方式为      。阶段III中,种子胚细胞内水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2)若测得阶段II种子吸收O2与释放CO2的体积比为1:3,则此时种子胚细胞的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之比为             
(3)大豆幼苗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时,若突然停止CO2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和ATP含量的变化分别为             。大田种植大豆时,“正其行,通其风”的主要目的是通过         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以增加产量。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人工湿地的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判断正确的是

A.依据是否消耗能量,只要运输过程中耗能的就是主动运输
B.依据物质浓度梯度,只要顺浓度梯度的运输就是自由扩散
C.依据是否需要载体,需要载体的运输就是易化扩散
D.依据跨膜的层数,跨膜层数为0的就是胞吞或胞吐

下图为某种生物的细胞核及相关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不具有选择性
B.图示中有中心体说明该生物为低等植物或动物
C.在衰老的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减小,染色质浓缩
D.rRNA和蛋白质在核仁中合成并组装成核糖体

糖类是生物体的重要构成物质和能源物质,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ATP、RNA、质粒和叶绿体中均含有核糖
B. 葡萄糖是构成麦芽糖、纤维素、淀粉和糖原的基本单位
C. 在细胞膜上糖类均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
D. 所有糖类都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下列有关造血干细胞中物质运输的途径,不可能存在的是

A.合成的细胞膜蛋白: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B.转录的mRNA:细胞核→细胞溶胶→核糖体
C.合成的DNA聚合酶:核糖体→细胞溶胶→细胞核
D.吸收的葡萄糖:细胞膜→细胞溶胶→线粒体

下列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是

A.科学家萨顿提出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B.赫尔希和蔡斯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C.摩尔根通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D.斯帕兰札尼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