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历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
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①坚持民主执政 ②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③依法执政 ④科学执政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201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2年与2011年一样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但这并不意味着将2011年的财政政策“全盘复制”到2012年。这是因为
①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③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④事物的发展是对旧事物全盘否定的过程()
A.①③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② |
德国鲁尔区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改造促进产业转型获得成功,将污染严重的工业变成了一个旅游型城市。该地将废弃的矿井和炼钢厂改造成博物馆,将废弃的煤渣山改造成室内滑雪场,利用废弃的煤气罐、矿井等开发出了别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路线。该地的成功在于()
①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 ,促进事物的发展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③树立创新意识,改变了物质存在的根本属性
④拓宽思维空间,摒弃已有思想观念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新世纪以来9个中央1号文件连续锁定“三农”。过去一直提“支农”,后来提“支农惠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科学地表述为“强农惠农”,今年一号文件又提升到“强农惠农富农”。这说明中央对“三农”问题的认识()
①是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反复过程
②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③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④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针对全球已改变暖趋势的论调,专家指出,去年入冬以来世界各地频发的极寒天气,是地球变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气候变暖的长期趋势没有本质变化,这一判断是从一个较长时间尺度上得出的。这告诉我们认识事物必须()
①透过现象把握事物内在的本质联系
②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认识
③尊重专家权威得出的现成结论
④认识不断接受变化发展的实践的检验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碘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但“一刀切”式的补碘会使有些人适得其反。从2011年开始,作为非缺碘地区的宁波市场增售无碘盐,市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调节摄碘量。材料体现主要的哲理是()
①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②做事情要突出重点
③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④必须从实际出发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