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胜利召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会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发展目标。强调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人民,这是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明确信号。
下图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占 GDP的比重(%)
                
注:西方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一般为50%—60%,美国为65%,日本是60%,英国高达71%。
材料二 近十多年来,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企业盈余占GDP比重从21.23%上升到31.29%。而在发达国家,劳动者报酬占GDPP的比重大多在50%以上。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理由。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因及措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 2010年6月29日,两岸“两会”(海协会与海基会)领导人签订《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其基本内容涵盖海峡两岸之间的主要经济活动,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市场开放、原产地规则、早期收获计划、贸易救济、争端解决、投资和经济合作等。
材料二 ECFA序言指出:考虑海峡两岸的经济条件,逐步减少或消除彼此间的贸易和投资障碍,创造公平的贸易与投资环境;通过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增进海峡两岸的贸易与投资关系。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两岸签订ECFA的经济意义。
(2)简要说明材料二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材料一 2011年4月15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在海南博鳌开幕,本次年会以“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为主题。包容性发展有着深刻内涵。从国内看,“包容性发展”首先是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寻求的应是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使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同步进行;其次是对低收入人群有利。财富分配应该是公平的,不造成贫富差距,向低收入人群倾斜,让大家都在增长中获得利益。第三,这种发展应该有利于社会发展、公共服务和精神文明建设。从国际视野看,“包容性发展”应该是一国的经济发展不应该去损害或者抑制另一国;国家跟国家之间应该是协调、和谐的发展,是共赢和多赢的。不仅体现在进一步发展开放的、遵循规则的、可预测的、非歧视性的贸易和金融体制,更体现在让那些贫困国家在全球区域性增长过程中能够受益更多。
材料二 2011年1月9日-11日,中纪委十七届六次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要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反腐倡廉建设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决反对腐败,严厉惩治腐败分子,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促进实现包容性发展。
材料三未来五年中国将开启经济与社会的双重转型,以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部署中国经济社会从外需向内需、从高碳向低碳、从强国向富民的三大转型。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常识》的角度分析我国如何在对内和对外经济发展中实现包容性增长?
(2)运用《政治常识》的知识,分析党中央坚持反腐倡廉、严惩腐败分子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运用哲学相关知识分别说明三大转型目标蕴含的主要哲学道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10月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认识到,“十一五”期间我国取得辉煌成就,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GDP总量世界第二,但人均GDP居世界100位后;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但内地基尼系数已激增至0.48,为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全会提出要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这表明中共执政理念。正由“国富”向“民富”转变。这种转变是促进社会公平,缩小差距,提高国家发展质量的战略转变。一旦实现,必将促进经济发展、民众安居乐业。
材料二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稳步上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1)有人认为:国富民就富。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并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你赞同或不赞同的理由。
(2)结合材料,请你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就加强社会建设提出建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幸福的生活从食品开始,然而,食品安全问题又一次挑战我们脆弱的神经。2011年3月15日央视报道河南孟州市等地养猪场在饲料中非法添加“瘦肉精”,而这些猪却顺利地通过了多个政府部门的监管,顺利进入市场,甚至进入著名肉食品企业双汇公司旗下的济源双汇食品公司。该报道刊发后,食品质量安全再一次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关注。通览“瘦肉猪”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在生产中存在这些问题:有见利忘义的冲动,有明知故犯的侥幸,有心知肚明的“默契”,缺乏起码的道德良知约束。
材料二自2001年广东省发生一系列“瘦肉猪”中毒事件以来,“瘦肉猪”引起了国家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国家迅速采取一系列措施并制定了《兽药法》等有关的法律。2011年3月,央视再次报道在饲料非法添加“瘦肉精”。“瘦肉猪”缘何十年难禁?究其原因有:喂了添加瘦肉精的饲料,能增加猪的瘦肉含量,能卖高价;有关部门监管不力;企业缺乏职业道德等因素。
材料三近几年来,一些地方频繁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从这些事件中可以折射出:一些干部缺乏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置人民生命于不顾。据报道,河南省孟州市、济源等地的“瘦肉猪”犹如一记重拳,击中了全国最大的肉制品企业双汇,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接受媒体受访时透露,曝光后双汇销售几近停滞,10天来双汇销售已经损失10亿元,然而“瘦肉猪”事件对于双汇的影响还远不止于此。
(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
(2)结合材料二,请你谈谈树立政府权威的建议?
(3)从寻觅社会的真谛的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中国同瑞士建交60周年之际,”文化风景线艺术节·中国主宾国”活动在瑞士成功举办。这是继中法文化年、欧罗巴利亚我国艺术节等大型文化交流活动之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又一新亮点.
材料二:2011年4月20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宣布自4月19日起对我钢制轮毂产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这是美对我发起的第27起双反调查,两国贸易争端愈演愈烈。我国外交部指出,美方对中国滥用贸易救济措施是错误做法,是违背世贸组织规则的。中方希望各方能够体会到中方坚定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决心,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尊重多边贸易规则,推动全球经济的复苏。
(1)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中华文化应如何更好地走出去?
(2)结合材料,分析”中方希望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政治生活依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