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人体缺水时水分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
B.通过神经调节,大脑皮层的有关中枢产生渴觉,减少水的摄入 |
C.通过激素调节,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尿量 |
D.水分平衡调节同时受到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使内环境的稳态得以维持 |
某湖泊的水中以及小鱼、大鱼、鱼鹰体内的DDT含量分别为3×10-12、5×10-7、2×10-5、2.5×10-5单位。这种现象称为:
A.富营养化 | B.环境污染 | C.生物放大 | D.食物链 |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是
A.固定二氧化碳 | B.分解有机物 |
C.利用光能 | D.合成有机物 |
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右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
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
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
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
A.食物链和食物网 |
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
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
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 |
有关初(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