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寒富苹果叶片发育的良好是果树产量和品质的基础,通过对寒富苹果叶片发育过程中光合特性的研究,探索叶片发育过程中光合生产能力,可为寒富苹果的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下是某研究小组的研究结果,请据此回答相关问题。

(1)为探究叶片发育过程中的光合生产能力,最好选择晴好天气做净光合速率的测定,并于9:00~11:00左右测定。可根据单位时间O2的 _____(填“产生量、释放量”)衡量净光合速率。在叶肉细胞中消耗O2的部位是____
(2)图1显示,萌发后,叶面积在一段时间内不断扩大,这主要是细胞___的结果。在叶片发育的过程中,其净光合速率逐渐升高可能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光合结构逐渐完善,___逐渐增强;二是随着叶片的展开和扩展,与叶片发育密切相关的___增加较少。
(3)光补偿点是指当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时的光照强度。在光补偿点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___。由图2可知,寒富苹果叶片的光补偿点与___(因素)有关。随着叶片的发育,寒富苹果果树对弱光的利用能力___(填“增强”或“减弱”)。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生态城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70年3位生物学家——Temin,Mixufani及Balfmore发现了与原来的中心法则不同的情况。即某些致癌病毒中有一种反转录酶,有了这种酶,RNA就可以作为模板而合成DNA。致癌RNA病毒就依靠这种酶形成DNA,而形成的DNA再以转录的方式产生病毒RNA。这些DNA在寄主细胞中被整合到染色体的DNA中,结果细胞不仅合成自身的蛋白质,还同时合成病毒特异的某些蛋白质,这就造成了细胞的恶性转化。
材料二用链霉素或者青霉素可使核糖体与单链的DNA结合,这一单链DNA就可代替mRNA翻译成多肽。
材料三美国科学家普鲁西内尔,揭示了朊病毒的致病机理,荣获了1997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奖,朊病毒是人“雅-克病”和牛“疯牛病”的致病源,其化学成分只有蛋白质分子。
(1)材料一解释了________
A.遗传信息由DNA流向RNA的原因 B.遗传信息由DNA流向蛋白质的原因
C.致癌DNA病毒造成恶性转化的原因 D.致癌RNA病毒造成恶性转化的原因
(2)材料一证明了________
A.转录功能B.逆转录功能 C.翻译功能 D.DNA翻译功能
(3)材料二证明了________
A.遗传信息由RNA流向DNA B.遗传信息由RNA流向蛋白质
C.遗传信息由DNA流向蛋白质 D.遗传信息由蛋白质流向DNA
(4)材料三证明了________(多选)
A.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 B.只要有蛋白质就有生命迹象
C.蛋白质是生命的最基本组成物质 D.在没有核酸时,蛋白质起遗传物质作用
E.在寄主细胞中,朊病毒可以复制繁殖
(5)请根据上述材料,在最初中心法则的基础上设计出更为正确的中心法则示意图

呼吸商(RQ)指单位时间内进行呼吸作用的生物释放二氧化碳量与吸收氧气量的比值(RQ=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消耗的氧气体积)。下图1表示萌发小麦种子中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图2表示测定消毒过的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商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

图1图2
(1)图1中,催化过程①②的酶存在于细胞的,物质E表示
(2)图2实验装置乙中,KOH溶液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
(3)假设小麦种子只以糖类为呼吸底物,在25℃下经10min观察墨滴的移动情况,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不动,乙装置中墨滴左移,则10min内小麦种子中发生图1中的(填序号)过程;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右移,乙装置中墨滴不动,则10min内小麦种子中发生图1中的(填序号)过程。
(4)在25℃下10min内,如果甲装置中墨滴左移20mm,乙装置中墨滴左移200mm,则萌发小麦种子的呼吸商是
(5)为校正装置甲中因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还应设置一个对照装置。对照装置的大试管和小烧杯中应分别放入
(6)某人建议,利用该装置,用蟑螂代替萌发的种子,来证明动物的呼吸作用方式。你认为该实验有没有可行性?请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春天日照逐渐延长时,鸟类大多进入繁殖季节,鸟类繁殖活动图解如下:

请回答:
(1)图解中的A、B、C分别代表下丘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物质,根据所学知识推断它们名称应该是:,C进入血液后,通过反馈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的分泌和调节。
(2)鸟类繁殖行为的主要调节方式是
(3)为了提高蛋鸡产蛋率,由图示原理分析,常采取的方法是

下图甲曲线表示马铃薯在恒温30℃时光
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试回答:

(1)图甲曲线中,当光照强度为W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
(2)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图甲曲线中X点将向移动,Y点将向
移动。
(3)据研究发现,当土壤干旱时,植物根细胞会迅
合成某种化学物质X。有人推测根部合成的X运输到叶片,能调节气孔的开闭。他们做了如下实验:取大小和生理状态一致的叶片若干,平均分为四组,第一组将叶片的叶柄下部浸在不含X的培养液中,另三组分别将叶柄下部浸在不同浓度X的培养液中,以分析叶片中X物质浓度与气孔开放程度之间的关系。一段时间后,可以测得有关数据,得到下表的结果。
(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启程度越大。)












































分组










































测量指标











































培养液中X的浓度/mol·m-3











































5×10-5
5×10-4
5×10-3











































叶片中X的浓度/mol·g-1(鲜重)











































2.47
2.97











































9.28











































叶片中的气孔导度/mol·m-2·a-1
0.54











































0.43











































0.27

由此可以推测,随着培养液中X浓度的增大,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原因是
(4)某同学在研究马铃薯块茎细胞呼吸方式时,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新鲜马铃薯块茎,洗净、切成碎屑。向锥形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马铃薯块茎碎屑,安装成下图甲。每隔一段时闻,从分液漏斗向锥形瓶A中注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观察装置中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变化。
实验二取新鲜马铃薯块茎,洗净、切成碎屑。向锥形瓶C中放入适量的马铃薯块茎碎屑,并向C瓶充入N2,替代瓶中空气,安装成下图乙,一段时间后,观察装置中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一的原理是;当实验一中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由绿变黄时,是否可以说明马铃薯的呼吸作用在逐渐增强?为什么?
②已知植物细胞无氧呼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能够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另一种是能够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并且马铃薯块茎在只有N2的条件下可以进行无氧呼吸。则实验二的目的是;若实验二中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则说明马铃薯块茎细胞进行的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其反应式为
③实验一和实验二在设计上均有不够严谨之处,可能会干扰对马铃薯块茎细胞呼吸类型的判断,请给予修正。
修正的理由是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在“基因靶向”技术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借助这一技术,科学家可以用小鼠进行实验,使其体内的某项特定基因丧失功能,以帮助人们找到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下面是该实验的基本过程,请回答有关问题。
(1)获得胚胎干细胞(ES细胞)。实验一般采用ES细胞(或受精卵)作为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这是因为ES细胞易表现出______________。举出一例获取Es细胞的常用方法:
(2)获取目的基因。为了提高实验成功率,还需要通过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与体内DNA复制相比,PCR反应体系需加入哪两种特别的物质?
(3)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ES细胞,从中筛选出成功发生了同源重组的ES细胞,然后培育出小鼠。由ES细胞培育出小鼠的过程中,需要用到早期胚胎培养技术和技术。(4)通过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出蛋白质产品,可以确定该小鼠体内是否成功发生了基因的同源重组。这种检测方法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