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溴丙烷和2-溴丙烷分别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关于这两个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产物相同,反应类型相同 | B.产物不同,反应类型不同 |
C.碳氢键断裂的位置相同 | D.碳溴键断裂的位置相同 |
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Y,发生反应mX(g)nY(g) ΔH=Q kJ/mol。反应达到平衡时,Y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温度、气体体积的关系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L积体气温体c(Y)/mol•L-1度/℃ |
1 |
2 |
3 |
100 |
1.00 |
0.75 |
0.53 |
200 |
1.20 |
0.90 |
0.63 |
300 |
1.30 |
1.00 |
0.70 |
A.m > n
B.Q < 0
C.温度不变,压强增大,Y的质量分数减少
D.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 A(s)+3B(g)2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②混合气体的密度;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④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A.①②③ | B.②③⑤ | C.①③⑤ | D.①④⑤ |
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在5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为
A.v(O2)=0.01mol/(L·s) | B.v(NO)=0.08mol/(L·s) |
C.v(H2O)=0.003mol/(L·s) | D.v(NH3)=0.001mol/(L·s) |
下列叙述中一定能判断某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改变 |
B.正、逆反应速率改变 |
C.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改变 |
D.混合体系的压强发生改变 |
下述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不一致的是
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目的或结论 |
A |
将S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是否褪色 |
证明SO2有漂白性 |
B |
向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的0.005mol/L的FeCl3溶液和0.01mol/L的KSCN溶液,再滴加几滴饱和FeCl3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
探究增大反应物浓度时平衡移动的方向 |
C |
将装有NO2和N2O4气体的联通球,一个置于冰水中,一个置于热水中,观察颜色变化 |
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D |
将CO2通入Na2SiO3水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 |
探究碳和硅两元素非金属性强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