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的结果中,不可能出现 3 :1 比值的是( )
A.15N 标记的DNA在14N 培养液中复制三次,子代中不含15N 的DNA与含15N 的DNA数量之比 |
B.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黄色圆粒豌豆(YyRR)杂交子代的性状分离之比 |
C.三肽形成过程中所需的氨基酸数和形成的肽键数之比 |
D.动物的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第二极体与卵细胞的数目之比 |
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及遗传规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采用正交、反交可以排除细胞质基因对后代性状的影响 |
B.因为F2出现了性状分离,所以该实验能否定融合遗传 |
C.“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不同类型的配子”属于推理内容 |
D.自由组合定律的核心内容是“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
果蝇的X、Y染色体(如图)有同源区段(Ⅰ片段)和非同源区段(Ⅱ-1、Ⅱ-2片段)。有关杂交实验结果如表。下列对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
A.通过杂交组合一,直接判断刚毛为显性性状 |
B.通过杂交组合二,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Ⅱ-1片段 |
C.Ⅰ片段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 |
D.减数分裂中,X、Y染色体能通过交叉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Ⅰ片段 |
番茄的花色和叶的宽窄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中某一对基因纯合时会使受精卵致死。现用红色窄叶植株自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色窄叶∶红色宽叶∶白色窄叶∶白色宽叶=6∶2∶3∶1。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
B.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红色和宽叶 |
C.控制花色的基因具有隐性纯合致死效应 |
D.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6 |
下表是豌豆五种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
据上表判断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通过第一、三、四组可以得出红花对白花为显性性状,通过第二、四组可以得出高茎对矮茎为显性性状 |
B.以A和a分别表示茎高的显、隐性基因,D和d分别表示花色的显、隐性基因。则第一组两个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为AaDd、aaDd |
C.每一组杂交后代的纯合子的概率都相同 |
D.最容易获得双隐性个体的杂交组合是第五组 |
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成功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有关分离定律发现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提出的问题:为什么F2出现了3∶1的性状分离比 |
B.假说的核心:F1产生了数量相等的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两种配子 |
C.根据假说设计了测交实验并推理出相应结果 |
D.做了多组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F2的性状分离比均接近3∶1,以验证其假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