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流行“得士者存,失士者亡”的说法。这主要说明了( )
A.各国都重视发展军事力量 |
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社会风尚 |
C.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掌握了国家政权 |
D.新兴知识分子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用 |
2005年10月19日中国政府发表的《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认为:“新中国的建立实现了……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我国新型人民民主制度最终确立于
A.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 B.1949年人民政协会议召开 |
C.1954年中国第一届人大的召开 | D.1958年中共八大召开 |
有学者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史实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B.巴黎公社的建立 |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D.十月革命的胜利 |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A.发生于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 B.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 |
C.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 |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
某同学在一篇名为《我的爷爷》的作文中写到:“①我的爷爷出生于1920年,19岁参加了工农红军闹革命;②跟随部队参加了在徐州的百团大战等战役;③解放战争时期,又随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来到大别山”这段文字的叙述中,与史实相比
A.①②正确,③错误 | B.②③正确,①错误 |
C.③正确,①②错误 | D.①②③都错误 |
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被称为是美国的“仿制品”,究其主要原因是这一政权
A.实行民主共和制 | B.在美国支持下建立 |
C.实行责任内阁制 |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