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在春秋战国时形成,宋明时期这一思想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
C.朱熹倡导:“忠、孝、廉、节” | D.“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
卢梭和洛克都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在下列洛克关于国家政治的主张中,与卢梭的主张不同的是
A. | 议会君主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 B. | 国家源于社会契约 |
C. | 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 | D. | 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
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义"的提出
A. | 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 B. | 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
C. | 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 D. | 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
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50名陪审员,组成审判团参与审判。由此建立起来的陪审制
A. | 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 | B. | 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 |
C. | 反映了罗马政体的改变 | D. | 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 |
《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 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 B. | 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
C. | 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 D. | 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
明中后期介绍商路、商业信息的书籍大量出现,徽商黄汴的《天下水陆路程》 记载了全国143条水陆交通路线的里程。这说明
A. | 社会经济发展促成知识结构的更新 |
B. | 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
C. | 商业类书籍为士子科举的必读书目 |
D. | 商人成为知识的主要生产和传播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