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明太祖制定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 )
A.丞相胡惟庸结党营私、扰乱朝纲 | B.精简政府机构 |
C.加强君主专制 | D.让子孙后代有章可循 |
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着( )
A.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
B.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共同纲领》的最大不同是()
A.所体现的社会主义的原则 | B.过渡时期总任务的体现 |
C.国体的差异 | D.中国内政外交政策的变化 |
有历史学家在探讨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某一政治现象时指出:“从城市向农村的退却又是一种历史的进军。”“进军”的主要任务是()
A.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 B.保存中国革命有生力量 |
C.开辟民主革命的新道路 | D.以退让求合作 |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787年美国宪法》堪称是历史发展的里程碑,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它们都()
A.反映出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成果 | B.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
C.体现了古代文明向近代文明的演进 | D.使本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
①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
②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③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成为当时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
④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