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载“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 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 )
A.专制皇权高度发展 | B.军机处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
C.军政事务更为紧急 | 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空前激化 |
青岛的余美红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她父亲讲给她的一个事例:“当时我7岁,你叔叔4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 |
B.传闻(口述)也是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不可完全否认其价值的有效性 |
C.口述历史带有浓厚的主观意识,没有可信度 |
D.口述历史的可信度主要依据口述者的诚信度而定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标志着()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 | 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
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
20世纪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粮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这不能反映()
A.我国粮食产量的提高 | B.计划经济体制的结束 |
C.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 D.建立了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 |
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
阅读以下国民经济统计表
1960年比1957年各产业的增长率 |
农业 |
轻工业 |
重工业 |
一22.8% |
47% |
223% |
对以上统计表理解正确的是()
A.我国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 B.工农业生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
C.国民经济建设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 | D.我国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