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17日,在200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上,主持人这样宣布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一位获奖科学家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这位人物是
A.钱学森 | B.袁隆平 | C.李四光 | D.华罗庚 |
《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文中所说的四者认识正确的是()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
B.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C.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
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 )
|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B.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 | B.义和团运动 | C.辛亥革命 | D.北伐战争 |
下列对应关系连线不正确的( )
A.《南京条约》——协定关税 |
B.《辛丑条约》——赔款以关税、盐税抵押 |
C.《马关条约》——免征内地税 |
D.《天津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甲午中日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鸦片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