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恍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此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A.老农非常畏惧日本人 B.辛亥革命影响有限
C.袁世凯实行高压统治 D.老农在调侃戴季陶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苏俄农民感觉到,“1920年春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主要依据是

A.农民享有优先支配农产品的权利
B.苏维埃政权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C.1922年苏俄农民获得了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D.农民能够自由支配缴纳国家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

二战后,第三产业的发展远超过了物质生产部门,下列不属于其意义的是

A.有利于改造传统工业和农业 B.是第一二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C.促进经济竞争力 D.能够拓展经济活动领域

“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A.看到了资本主义传统经济体制的弊端
B.主张加强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指导
C.言论体现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内涵
D.主张实行全面的计划经济

“十一、春节”两个“黄金周”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由此你能得出

A.假日经济是一种新经济 B.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C.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D.旅游业、餐饮业的快速发展

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体现了

A.近代化的历史趋势 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