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提出:“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之上,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成立包括更广大范围的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在内的同样是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成立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这一主张的实现是通过( )
| A.《双十协定》 | B.《和平建国纲领》 | C.《国内和平协定》 | D.《共同纲领》 |
恩格斯说,他的作品“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东西还要多”。恩格斯说的作家是
| A.巴尔扎克 | B.雨果 |
| C.司汤达 | D.歌德 |
钱学森说:“谁掌握了科技进步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发展国民经济的制高点,谁就可以在以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科技成就产生的作用不包括
| A.极大地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
| B.发展国民经济,增强了综合国力 |
| C.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 D.在以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中,我国处于领先地位 |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因为它
|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
|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 |
| 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 |
| 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
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
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
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已经开始在中国传播
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
| A.①③ | B.②④ |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
| A.戊戌变法时期 |
| B.清末新政时 |
| C.辛亥革命时期 |
| D.新文化运动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