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省区
嘉靖至万历
州县数集市数
顺治至雍正
州县数集市数
乾隆至道光
州县数集市数
直隶
山东
14 132
42 104
82 527
64 1126
43 537
74 1583
陕西(关中)
16 143
21 238
28 264
江西
福建(不含台湾)
45 459
19 131
51 545
15 205
43 976
39 511
广东
——
72 1270
71 1959


A.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佛山《梁氏家谱》中记载:“明宣德四年,祖庙门前明堂狭隘,又多建铸造炉房,堪舆家言,玄武神前不宜火炎,慧(梁文慧)遂与里人霍佛山浼炉户他迁。”由此可见当时佛山 ()
①居民仍有宗法观念②铸造业兴盛③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④居民重视风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
C.都城人口急剧增长 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

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 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载:“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对花楼下堀坑二尺许,以藏衢脚,提花小厮坐立花楼架木上,机末以杠卷丝,中用叠助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材料中的生产工具主要用于

A.制瓷 B.冶金 C.纺纱 D.织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