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大抵杭城是行都之处,万物所聚,诸行百事,自和宁门杈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材料反映的是
| A.唐都长安商业繁盛的景象 | B.北宋都城东京的商品交流的情形 |
| C.南宋都城杭州突破坊、市的限制 | D.杭州是宋代商品交易的主要场所 |
洪武十九年(1386年)浙江舟山46岛居民30000余人被强遣入内地,次年全国唯一的海岛县昌国县(今舟山市的前身)废除。对这一做法影响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有效加强对沿海岛屿的控制 |
| B.断绝了中国与外国的交往 |
| C.有限维护了明朝的封建统治 |
| D.舟山成为推行这一政策的中心 |
《(汉)盐铁论·水早》中说:“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下列有关汉代农业与铁器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铁器用于农业始于汉代 |
| B.铁器的普遍使用促进了当时的农业生产 |
| C.铁器的使用使农业开始成为“天下之大业” |
| D.汉代农业生产完全依靠铁制农具 |
史载,宋朝湖州农民“以蚕桑为岁记”,严州“谷食不足,仰给它州,唯蚕桑是务”;太湖洞庭山区“然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颖昌府”“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称香菜门”。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
| A.农民纷纷放弃农业而去经商 |
| B.商品自由流通程度很高 |
| C.农业精耕细作,剩余产品大量商品化 |
| D.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性农业发展较快 |
下列有关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 )
| A.“马车专门为游览观光而发” |
| B.“坐电车男女可以杂坐,不以为嫌” |
| C.“人力车夫讨厌马车” |
| D.“对超越洋人马车的华人马车,按违章处理” |
1915年,俄国人赛可夫离开中国回国后,把在中国生活十五年的所见所闻写了篇“备忘录”,其中不可能包括()
| A.逛街时看见有人正在分发一份叫《民报》的刊物 |
| B.乘坐了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 |
| C.听见别人喊他的一位华人朋友为先生 |
| D.在报纸上看到武昌起义的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