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①农业经济衰退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与材料反映时期相符合的生产工具应该是( )

A.铁制工具 B.曲辕犁
C.风力水车 D.石刀石斧

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①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②仍以天朝上国自居③“技”重点是军事技术④已对中国的落后有了充分认识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倭仁提出“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主要是为了()

A.否定洋务“新政” B.维护清政府的专制统治
C.维护传统的伦理道德 D.防止“以夷变夏”

由19世纪60年代以前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情况得出认识和结论,符合历史事实的①向西方学习思潮兴起与鸦片战争有关 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人 ③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的军事与生产技术 ④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马克思说过:封建国家“可以指挥千千万万人的手臂去集权国家修建与集权政治关系相匹配的社会物质实体。”下列哪些史实在事实上证明了马克思的话的正确性()
①秦兵马俑的制作②隋大运河的开凿③元曲的出现④明长城的兴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