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长江干流上游河段,金沙江水能蕴藏量达1.12亿千瓦,约占全国水能蕴藏总量的16%,位居国家规划的12大水电基地之首。目前,金沙江下游河段在建和拟建的4座水电站装机总容量为3800万千瓦,年发电量为1744亿千瓦时(三峡水电站总容量为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为847亿千瓦时)。
材料二 成渝经济区是以成都、重庆两市为中心,包括四川省和重庆市33个不同规模、不同等级的城市,面积约16.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亿。2011年被正式列为国家级开发区。
材料三 西南部分地区图。
(1)西南地区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试简述其自然原因。
(2)与三峡工程(水电站)比较,金沙江水电基地建设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3)试分析成渝经济区发展有利的区位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气温年较差(单位:℃)分布图。
材料二图中M、N两省(区)土地面积和耕地面积统计表。
(1)简述与N省比较,M省实有耕地面积和耕地结构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R省(区)人口密度中部和北部向东部、南部和西部地区减小,呈明显的“U”型分布,试分析中部、北部人口密度大的原因。
(3)图中R、N两省(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基地,试简述其发展的有利条件。
材料一图为我国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湟水是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塑造了峡谷、盆地相间分布的奇异地带,人称“湟水谷地”。谷底海拔1650米,其北、南、西面的山脉海拔均在4000米以上。谷地自然条件优越,耕地面积占青海省的56%,人口占全省的61%,被称为世界屋脊上的“隐秘江南”。自古以来汉、藏、蒙、土、回、撒拉等民族在此耕牧,融合了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创造了独特的“河湟文化”。
材料三 区域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西三角经济圈”,简称“西三角”,是指重庆联合成都、西安,建立以成渝经济圈和关中经济圈为核心的经济区。目前其经济总量约占西部经济总量的40%。
(1)据材料一、二分析湟水谷地创造“河湟文化”的地理原因?
(2)据材料一、三试分析西三角经济圈综合产业带的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工业部门。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请你为“西三角经济圈”社会经济发展提出建议。
(36分)结合有关材料,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为世界某区域及其相关降水资料。
材料二 图中的主要国家是加勒比共同体的重要成员国,是拉丁美洲人均GDP较高的国家,与中国有良好的经贸合作关系,中国目前在该国有水利建设、矿产开采、机电生产等多项投资。
(1)说明M、N两地的降水月份分配情况,并分析原因。
(2)分析该国大力投资建设农田水利工程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3)分析中国积极投资该国工业的主要原因。
读山西能源基地煤炭外运的三大主要通道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形成①河谷地的主要地质作用有哪些?
(2)山西等省区的煤炭除了通过铁路、公路、海运等运输方式外运外,还主要通过哪种形式向外输送能源?这种形式有何好处?
读“我国甲、乙两大农业生产基地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基地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_,乙基地主要的经济作物是_______、_______
(2)与乙基地相比,图中甲基地发展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有
(3)简述甲基地A、B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4)甲、乙两大商品粮基地发展潜力较大的是_______商品粮基地,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