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红磷在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来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 。
(2)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接近刻度1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由本实验还可推知氮气的哪一些性质?试写出其中的一种:
(3)若将红磷换成碳粉,该实验不能成功的理由是: 。
请阅读以下摘自今年的《扬州日报》,与化学关系密切的信息,并填空.
[资讯1]据市环境监测站专家分析:5月4日至7日,由于阳光灿烂,臭氧( O3)也出来“作怪”,连续四天的日平均浓度也均超标.臭氧在常温常压下是淡蓝色气体,稳定性极差,可自行分解为氧气。臭氧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可刺激呼吸道。大气中臭氧浓度超标的原因是:在静风条件下强烈的阳光就成为氮氧化物的催化剂,从而推高了臭氧浓度,形成污染。
(1)臭氧“自行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氮氧化物假定为二氧化氮,强光条件下促使其分解产生了O3和N2。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资讯2]吴江某公司研发的一层看似普通的白色薄膜,却有超高防水透气、阻燃、抗菌和耐腐蚀的神奇功能…这种膜的专业术语叫聚四氟乙烯纳米微孔薄膜,由聚四氟乙烯树脂经特殊设备和工艺制作而成,该树脂是一种超高分子量材料.
(2)制作这种薄膜的聚四氟乙烯树脂[(CF2CF2)n]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08,其n值等于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镁带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其固体质量变化可用图一表示,则:M2与M1质量差表示的质量是(填序号)
A.生成MgO的质量;B.Mg的质量;
C.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 D.多余的O2的质量。
(2)小凤又在一本参考书上发现,镁也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于是她做了这个实验(如图三),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白色粉末和一种黑色粉末。根据上述现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这个实验还引发了我们对过去某些知识的反思,从而有了新的发现,你认为新的发现是(填序号):
A.在一定的条件下,二氧化碳也能支持燃烧;
B.活泼金属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C.燃烧不一定需要有氧气。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族 周期 |
ⅠA |
|||||||
1 |
1H 氢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
2 |
6C 碳 |
xN 氮 |
8O 氧 |
|||||
3 |
llNa 钠 |
12Mg 镁 |
13Al 铝 |
15P 磷 |
16S 硫 |
17C1 氯 |
||
4 |
19K 钾 |
20Ca 钙 |
…… |
试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氮元素的核电荷数x =。(2)与氧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为。
(3)氧、氯、硫、磷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易电子,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4)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填序号)。
A. 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电子数不同
(5)从表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符号填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6)利用元素周期表,人们对元素的认识进入全新的飞跃时期。近日,俄罗斯科学家宣布他们将人工合成第118号元素,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如图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设计的实验。甲中的白磷未燃烧,而乙中的白磷发生了燃烧。
(1)该实验主要探究的燃烧条件是;
(2)白磷燃烧的产物与红磷相同,请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如仅用该装置进行实验,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应做到:①白磷;
②将锥形瓶B。
今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个“世界水日”,它的主题是“水与粮食安全”.关于水的知识有下列问题,请按要求填空:
(1)有关水的组成和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C.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2)注意饮水安全,保证人体健康,在天然水净化过程中,人们常用活性炭去除异味和色素,这事利用活性炭的 性。此外还需加入漂白粉消毒杀菌,其有效成分为Ca(ClO)2,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