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元旦这天早上,小红去农贸市场买蜂蜜,售货员将蜂蜜用勺子盛出,往瓶子里倒。小红发现蜂蜜向下流动的比较缓慢,不像水流那样。“咦,怎么这么粘?什么因素会影响它的粘性?”小红边走边思考这里面的奥秘,回到家后立即实验:将蜂蜜分装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用微波炉加热一会儿。各从一瓶里取出一滴,滴在同样倾斜放置着的三个试管内壁,分别测得蜂蜜从试管口淌到试管底的时间:从冰箱中取出的用了两分钟,在室内的用了70秒,在微波炉加过热的用了10秒。做完实验,小红非常开心,因为她揭开了这里面的“奥秘”。根据小红的探究过程,可以用下图中的哪个图来描述这个“秘密”? (    )

科目 物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亲爱的同学,学习物理是从观察事物、探求事理开始的.根据对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分析,你认为吸热放热特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夏天吃雪糕凉爽
B.将手沾些冷水后拿热包子不太烫
C.秋天变冷的早上降霜
D.打铁工匠将炽热的工件放进冷水中淬火

以下几个和声音有关的实验现象:

A.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
B.两个音叉发出粗细不同的声,借助仪器观察到它们发出声音的波形图象不同;
C.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D.改变试管中水量,吹气时听声音的变化.

能说明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的两个实验是 ;能说明音调和频率有关的实验是 (均选填字母).

已知氧气、氮气和氨气的沸点分别为:﹣183℃、﹣196℃和﹣33.5℃,将三种气体在常温下混合后逐渐降温至﹣195℃,在降温的过程中,它们液化的先后次序是()

A.氨、氧、氮
B.氮、氧、氨
C.氨、氮,氧不液化
D.氨、氧,氮不液化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到达100℃的水一定能沸腾
B.﹣10℃的酒精也能汽化
C.把﹣5℃的冰放入0℃水中,冰会熔化
D.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

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它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例如:发声的音叉的振动可以通过激起水花来体现.以下实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

A.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B.研究熔化现象时,比较冰、蜂蜡的熔化特点
C.研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选用两只相同的蜡烛
D.液体温度计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