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小明同学把两段天竺葵的带叶枝条分别插入盛有清水的小烧杯中,在甲玻璃罩内放清水,乙玻璃罩内放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装置如下图所示。把它们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分别从两根枝条上剪下一片绿叶,放在酒精里隔水加热,脱去叶绿素,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滴上几滴碘液:
(1)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检验
A.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
D.呼吸作用需要氧气
(2)滴加碘液后,在 装置内剪下的叶片会变蓝。
(3)实验中把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A.便于检验叶片内存在淀粉的多少 B.有利于除去叶绿素
C.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D.为了用碘液检验淀粉的存在
下图中A与B两装置分别表示种子的呼吸作用和幼苗的光合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
(1)向A中加适量的水,一段时间后,①种子的呼吸作用(填加强或减弱);②幼苗的光合作用(填加强或减弱),其原因是。
(2)如果将A中的漏斗和玻璃管全堵塞,种子的呼吸作用和幼苗的光合作用均将(填加强或减弱),其原因是
(3)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的相对平衡。为使我们生活的环境空气永远清新,我们该做些什么?请提出你的建议。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实验来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步骤如下:
①在广口瓶中加入蒸馏水至上图所示位置(蒸馏水加热后迅速冷却,基本没有空气也没
有二氧化碳),取新鲜的、生长旺盛的沉水植物若干枝放在广口瓶中,并安装好实验
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把上述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③打开开关K1、K2,由导管A向瓶内用力吹起2~3分钟后,关闭K2,把装置放在阳
光下照射。约5分钟后,就会看到有气泡冒出。容器的水则受气体的挤压由导管A
的管口处排出(根据水的排出量,可推知产生的气体量)。
④当广口瓶中产生的气体达一定量时打开K2,取一根带有火星的卫生香迅速放在导管
B的管口处,观察现象。
阅读后请回答:
(1)向装置吹入气体前,阳光照射下有无气泡产生?,此步骤是否可以省略并说明理由 。
(2)步骤④中观察到卫生香的现象是。
(3)请推测此探究实验的结论:①;②。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欲用下列装置探究“绿色植物呼吸过程中是否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其操作设计如下:
①将整套装置放在温度较低的暗室中;
②通过A装置鼓入适量的空气;
③静置一定时间后取出观察。
请分析回答:
(1)装置A可起到的作用是;装置B可起到的作用是。
(2)标志本探究活动成功的主要现象是。
(3)若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按上述设计进行操作,没能观察到预期的现象。试分析其原因:
。
(4)若要在上述实验中,同时探究一下“温度对植物呼吸作用有没有影响”,则应如何设计?
。
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一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问题:
(1)此组实验装置能构成对照实验的是 。
(2)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甲装置试管收集的气体中,观察到什么现象?
;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
(3)将甲装置中的清水换成碳酸氢钠溶液,单位时间内冒出的气泡数目会 ,
共原因是 。
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某学习小组做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以氧气释放量来表示光合作用强度,氧气释放量越多,光合作用强度越大)
温度 氧气释放量(mL)组次 |
0℃ |
10℃ |
20℃ |
30℃ |
40℃ |
| 1 |
3.1 |
9.3 |
14.0 |
20.0 |
21.5 |
| 2 |
2.8 |
9.0 |
14.6 |
20.6 |
21.0 |
| 3 |
3.1 |
9.0 |
14.0 |
20.3 |
20.5 |
| 平均值 |
3.0 |
9.1 |
14.2 |
20.3 |
21.0 |
(1)该学习小组探究的问题是
(2)请在右边坐标系中画出氧气释放量与温度关系的曲线图:
(3)从表中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4)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还有很多,请你选择其中一种因素进行探究,写出简单的实验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