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
|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
|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
|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
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具有l:1比例的是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 A.①②④ | B.②③⑤ | C.①③⑤ | D.④⑤ |
下列基因型中都是纯合子的一组是()
| A.RRDdFF与rrDdff | B.RrDDff与RrddFF |
| C.rrddFF与RRddff | D.RrDdFf与rrddff |
下列杂交组合中,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的是()
| A.Aabb×aabb | B.AABb×aabb | C.AaBb×AaBb | D.AAbb×aaBB |
将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中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将F1黑斑蛇之间交配,F2中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由此分析可以得出
| A.蛇的黄斑为显性性状 |
| B.F2中黑斑蛇的基因型与F1中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 |
| C.F1黑斑蛇的基因型与亲代黑斑蛇的基因型不同 |
| D.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
在孟德尔的豌豆实验中,最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F1显隐性的性状分离比为1:0 | B.F2显隐性的性状分离比为3:1 |
| C.F2的遗传因子组成之比为1:2:1 | D.测交后代显隐性之比为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