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完成的 |
B.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分子、原子不属于系统 |
C.生物体依靠单个细胞无法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
D.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可以是糖类,也可以是其他成分 |
科学家把“末日之钟”的时间从晚11点53分调至晚11点55分,警示气候变化构成的威胁“接近核武器的可怕水平”,“温室效应”将给人类带来灾难。下列有关叙述不恰当的是 ( )
A.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
B.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 |
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
D.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最主要措施 |
艾滋病是由一种逆转录病毒,即HIV引起的;HIV存在于血液、精液、唾液、尿液和乳汁中;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功能。下列不正确的是:( )
A.艾滋病患者的死因一般是其他病菌感染和恶性肿瘤 |
B.HIV能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RNA为模板形成DNA |
C.携带HIV的人细胞免疫完全丧失 |
D.补牙时,可因使用了病毒携带者使用过的而未消毒的器械而感染HIV |
某患者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只健康眼睛也将失明。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晶状体破裂后晶状体蛋白进入血液成为自身抗原 |
B.自身抗原刺激人体产生记忆细胞,浆细胞 |
C.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会攻击另一只眼球组织是属于体液免疫 |
D.上述原因引起的另一只眼睛失明在免疫学上属于过敏反应 |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
B.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 |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
下表表示红色酵母菌和毛霉必须供应的生长因子(培养基中必需加入、以保证微生物正常生长的物质)和各自能够合成并释放到培养基中的物质。如果将这两种微生物培养在同一培养基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生物 |
必须供应的生长因子 |
被合成释放的物质 |
红色酵母 |
嘧啶 |
噻唑 |
毛霉 |
噻唑 |
嘧啶 |
A.竞争 B.捕食 C.互利共生 D.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