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
| B.由F2出现了“3∶1”的性状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
|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值接近1∶1 |
|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则F2中3种基因型个体比值接近1∶2∶1 |
生物分子间的特异性结合的性质广泛用于科学研究。以下实例为体外处理“蛋白质-DNA复合体”获得DNA片段信息的过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的酶作用于磷酸二酯键 |
| B.如图所示,过程①②两种酶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分子特异性结合的特点 |
| C.若该“蛋白质-DNA复合体”是染色体片段,则不可能存在于原核细胞的拟核中 |
| D.如果复合体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则其识别结合的序列是mRNA的起始密码 |
下表为人体的一个卵原细胞从开始发生连续生理过程时细胞染色体组数的变化及各阶段相关特点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生理过程 |
甲 |
乙 |
丙 |
…… |
丁 |
| 染色体组数 |
2→1→2→1 |
1→2 |
2→4→2 |
? |
|
| 相关描述 |
性激素的作用 |
细胞膜功能体现 |
遗传信息不变 |
功能趋向专门化 |
A.甲过程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产生四个生殖细胞
B.甲和丙过程能够发生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了生物进化方向
C.乙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丁过程是遗传物质定向改变的结果
D.丁过程后可能会出现细胞的凋亡
下列有关细胞的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肪酸和核酸都含有氮和磷元素 |
| B.叶绿体中色素都含有Mg元素 |
| C.脂肪、糖原和淀粉都是贮能物质 |
| D.细胞内的化合物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 |
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制作的小生态瓶,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生态瓶中生物种类稀少,不能实现物质循环再生 |
| B.生态瓶要适时打开瓶盖,适量补充氧气 |
| C.为保证生态瓶的正常运转,瓶内各种成分应比例适中 |
| D.在强烈光照条件下,才能维持生态瓶的稳定性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 |
|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
| C.营腐生生活的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同化作用需摄取现成的有机物 |
| 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