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成分,用非酶法处理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若加入斐林或班氏试剂并加热,出现砖红色。该成分是( )
A.糖脂 | B.磷脂 | C.糖蛋白 | D.脂蛋白 |
下图表示不同基因型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这两对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从理论上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甲、乙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1∶1∶1∶1 |
B.甲、丙植株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1∶1∶1 |
C.丁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 |
D.正常情况下,甲植株中基因A与a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分离 |
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产生的卵细胞中有5对染色体 |
B.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随之自由组合 |
C.人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有46条染色单体,精子中有23条染色体 |
D.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以发生交叉互换 |
仅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而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的选项是( )
①分裂间期DNA复制与相关蛋白质合成
②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③联会后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部分DNA交换
④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下列选项中,两类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均可呈周期性变化的是( )
A.蛙的红细胞与淋巴细胞 |
B.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杂交瘤细胞 |
C.人的胚胎干细胞与成熟红细胞 |
D.牛的精细胞与精原细胞 |
减数分裂比有丝分裂更容易产生较多的变异,其原因是( )
①DNA复制时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②由于基因重组产生不同类型的配子
③可能产生染色体变异 ④线粒体中的DNA分子发生交叉互换 ⑤能够进行基因重组
A.①③⑤ | B.②⑤ |
C.②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