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 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边坡 |
处理方式 |
植被覆盖率(%) |
小型土壤动物 |
土壤有机质(g/kg) |
|
物种数 |
个体数 |
||||
甲 |
种植植物 |
97 |
37 |
260 |
19.8 |
乙 |
不干预 |
8 |
9 |
28 |
11.9 |
A. 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B. 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
C. 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D. 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
将甲、乙两株幼苗分别种在单侧光照射的暗盒中,甲幼苗顶端罩上不透光的小帽,结果幼苗直立生长,乙幼苗不罩小帽,结果弯向光源生长,此实验主要说明 ( )
A.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
B.向光性与尖端无关 |
C.尖端是感光部位 |
D.尖端能产生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 |
细胞分裂素不存在于()
A.茎尖 | B.根尖 | C.成熟的果实 | D.萌发的种子 |
下图中,①②③④均为去掉尖端的胚芽鞘,③和④顶端的琼脂块上曾放过胚芽鞘尖端,②的顶端是普通琼脂块,能直立生长和弯曲生长的依次是()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②④ |
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枝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是因为:芽和幼叶可以()
A.迅速生长 | B.进行光合作用 | C.产生生长素 | D.表明插枝的死活 |
感染赤霉菌而患恶苗病的水稻植株,要比周围的健康植株高50%以上,患病植株结实率很低;将赤霉菌培养基的滤液喷施到水稻幼苗上,没有感染赤霉菌的幼苗也表现出恶苗病的症状;从赤霉菌培养基中提取出有以上效应的活性物质――赤霉素.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赤霉菌产生的物质使水稻患恶苗病 | |
B.使水稻患恶苗病的是赤霉菌的代谢产物,不是赤霉菌本身 | |
C.赤霉素是植物激素 | D.上述实验还不能证明赤霉素是植物激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