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一词常被文人用于诗词之中。如:“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古人把十二时的第一个时辰,就叫“夜半”。据此可知,“夜半”指( )
A.卯时 | B.子时 | C.寅时 | D.丑时 |
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称体现的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
B.取证人证言 |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A.共和制 | B.联邦制 | C.民主制 | D.分权制衡 |
1986年8月,沈阳市防爆器械厂宣布破产,成为新中国第一家宣布破产的公有制企业,引发全国关注。当时外电报道:“中国沈阳,一项重大的实验:中国东北的沈阳城发生了‘地震’,‘超过八级的改革地震’。”破产事件为什么引起如此反响
A.暴露了“大锅饭”体制的弊端 |
B.揭开了国有企业改革序幕 |
C.打破了“姓社姓资”式的桎梏 |
D.冲击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 |
1942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正式做出《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及其附件,规定了地主减租减息的基本原则;1950年中共中央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主张减少地租,减轻利息,肃清国民党残余势力、土匪和当地恶霸。土地政策的调整说明
A.中共均采用了和平与渐进的方式进行土改 |
B.国家通过强制的手段获得地主的土地 |
C.国家制定土地政策的依据来自于国情 |
D.中共均以缓和农村阶级矛盾作为土改目的 |
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裹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裹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
B.英国的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