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这表明他 ( )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 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 |
1898年梁启超在日本创办《清议报》,开辟专栏论说时事。下表评论是针对()
题目 |
所刊载的期数 |
论非皇上复政则国乱不能平定 |
第49期 |
论义民与乱民之异 |
第52期 |
论中国民气之可用 |
第57期 |
排外平议 |
第68期 |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领事裁判权()
A.开启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 |
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 |
C.是一项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 |
D.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
明代以前的王朝大多遵循“君使臣以礼,臣使君以忠”,明初则有廷杖之法“殿陛行杖,习为故事”,重者立毙,轻者杖毕仍督催照常工作,且有臣僚在节日朝贺时被“朝服予杖”,史谓“公卿之辱,前所未有”。这一变化反映出,明代()
A.内阁行政中枢地位遭受冲击 |
B.传统君臣等级观念已经颠覆 |
C.君主专制制度有了新的发展 |
D.严刑峻法、重典御下现象普遍 |
一般认为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下列表格反映了哪一环节()
年代 |
科技发明(件) |
中国 |
世界其他国家 |
||
件数 |
百分比 |
件数 |
百分比 |
||
公元1—400年 |
45 |
28 |
62% |
17 |
38% |
公元401—1000年 |
45 |
32 |
71% |
13 |
29% |
公元1001—1500年 |
67 |
38 |
57% |
29 |
43% |
公元1501—1840年 |
472 |
19 |
4% |
453 |
96% |
A.问题形成 B.史料整理 C.史料收集 D.历史解释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
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
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