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9年,上海格致书院春季考试的一份答卷中,这样写道:“……(某人)一千八百五十九年,特著一书……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其大旨谓,凡植物、动物之种类,时有变迁,非缔造至今一成不变。……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此可谓千秋崛起之人也。”对材料评述正确的有
①该书应是《物种起源》
②该书确立了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的原则
③该理论对中国近代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④该理论开始动摇了封建神学的理论基础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清人王士禛《池北偶谈》中提到:“正统(明英宗年号)十年,始命内阁与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六科掌印官会议,遂为例……”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确立三公制 | B.建立三省制 |
C.废除丞相制 | D.设立军机处 |
从“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变化说明了
A.君主专制的加强 | B.分封制的瓦解 |
C.中央集权的加强 | D.选官制度的变化 |
《魏书•高祖纪》记载:“诏曰:‘今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房屋),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仓廪不足,租调难持,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为改变这一局面,孝文帝推行的改革措施是
A.迁都洛阳 | B.推行均田制 |
C.设立三长制 | D.实行租调制 |
下边是古代帝王家庙布局图,一般而言祖庙居中,二世称昭,三世称穆,四世称昭,互为昭穆。与之相关的制度是
A.宗法制 | B.分封制 |
C.郡县制 | D.君主专制 |
下列材料中最能反映中国古代突破“市”的空间限制的是
A.“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
B.“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
C.“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
D.“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