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12月22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12月22日太阳光照示意图上画出晨昏线和夜半球(用斜线表示)。
(2)这一天,图中A、B、C三地白昼最长的是____________ 。
(3)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________ 向南北两侧降低;和B点线速度相同的是____________ 点和____________ 点。
(4)该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向____________(方向)移动。
(5)在上图中的①、②、③、④四点中,能够表示全球昼夜平分现象的有______ 、______ 。
图为“我国西北部分区域等高线和2013年1月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___________,此区域河流径流量特征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城市形成的优势自然条件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时图中A地的风向为_________________,图中天气系统可能给该地区带来____
_______、__________等灾害天气。
图为“不同日期的太阳光照图”,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所示日期全球昼长分布规律是 _____________。
(2)B图所示日期,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3)C图所示日期,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纬度分布范围分别是 、
。
(4)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国旗与旭日同升,A、B、C三图所示日期中,升国旗最晚的是 。
环境保护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气候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大会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将对全球气候变化走向产生重要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
材料二【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3月10日今年的“两会”,备受关注的“一号提案”聚焦在了“低碳”。在温家宝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两处也提到了“低碳”。这预示着,201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低碳”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动力和引擎,也将是引领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重构的新风向标。2010年,围绕“低碳”大政方针的确立和全面实施,在政策框架、法律体系、产业转型和消费模式的改变等方面都会发生许多新的变化。
问题:
(1)据材料一可以看出,世界各国政府都非常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主要原因有哪些?
(2)据材料二,我国政府大力号召和致力于推动“低碳经济”,简要分析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并从个人角度谈谈如何为推动“低碳经济”作出贡献。
【自然灾害与防治】
读“我国两种自然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所示的自然灾害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图甲中①、②两区域灾害严重的共同原因。
【旅游地理】
下图是我国某地新开辟的自然风景区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例举两列风景区的主要景观。
(2)如果要把这个风景区建设成著名旅游区,你认为应如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