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坚持观测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并作详细记录。以下是6月22日(夏至日)观测记录。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观测时刻 (北京时间) |
3:50 |
…… |
11:10 |
11:20 |
11:30 |
…… |
18:50 |
太阳高度 |
0゜ |
…… |
65゜20’ |
68゜30’ |
65゜20’ |
…… |
0゜ |
该学校的经纬度位置是
A.130゜E,45゜N | B.130゜E,40゜N | C.110゜E,45゜N | D.110゜E,40゜N |
12月22日,该校所在地的昼长约为
A.7小时 | B.8小时 | C.9小时 | D.10小时 |
当该校于北京时间6时整日出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赤道 | B.北京市昼夜平分 |
C.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 D.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
7月1日,该校同学观测日出时和日落时,太阳分别位于观测者的
A.正东方、正西方 | B.东北方、西北方 |
C.东南方、西北方 | D.东北方、西南方 |
福建省是我国四大林区之一,素有南方“绿色宝库”之称。实时监测全省森林覆盖变化快捷、高效的手段是()
A.遥感技术 | B.地理信息技术 |
C.数字导航技术 | D.全球定位系统 |
以下文化特色与所属的地域文化类型组合中不正确的是
A.农业以畜牧业和绿洲农业为主,传统民居以“阿以旺”和毡房为主—新疆荒漠绿洲文化 |
B.干湿季分明,农业以三季稻和香蕉、荔枝为主,崇拜海神敬奉妈祖—华南妈祖文化 |
C.饮食以大米、蔬菜、鱼为主,传统民居为白墙黑檐的楼房—云贵高原文化 |
D.农业生产以小麦、棉花和苹果为主,传统民居为四合院—华北平原文化 |
下列传统节日中,与热带季风气候有关的是
A.那达慕节 | B.重阳节 | C.泼水节 | D.端午节 |
与“乳畜生产发达,居民普遍使用刀叉”和“稻米生产水平高,居民普遍使用筷子”两种文化特色相对应的文化圈分别是
A.东欧文化圈和南亚文化圈 | B.伊斯兰文化圈和东南亚文化圈 |
C.西欧文化圈和东亚文化圈 | D.拉丁美洲文化圈和太平洋文化圈 |
在各大洲中,占世界国际贸易额比重最高的是
A.亚洲 | B.欧洲 | C.北美洲 | D.南美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