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坚持观测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并作详细记录。以下是6月22日(夏至日)观测记录。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观测时刻 (北京时间) |
3:50 |
…… |
11:10 |
11:20 |
11:30 |
…… |
18:50 |
太阳高度 |
0゜ |
…… |
65゜20’ |
68゜30’ |
65゜20’ |
…… |
0゜ |
该学校的经纬度位置是
A.130゜E,45゜N | B.130゜E,40゜N | C.110゜E,45゜N | D.110゜E,40゜N |
12月22日,该校所在地的昼长约为
A.7小时 | B.8小时 | C.9小时 | D.10小时 |
当该校于北京时间6时整日出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赤道 | B.北京市昼夜平分 |
C.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 D.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
7月1日,该校同学观测日出时和日落时,太阳分别位于观测者的
A.正东方、正西方 | B.东北方、西北方 |
C.东南方、西北方 | D.东北方、西南方 |
有关我国南、北方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南方有四川攀枝花、湖北大冶、安徽马鞍山、海南石碌等大铁矿,因此南方铁矿比北方丰富 |
B.南方的石油、煤炭资源均不如北方多。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和南部沿海各省,普遍感到能源供应紧张 |
C.南方地区各河水能资源丰富,水电供应充足,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
D.北方森林资源丰富,特别是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的天然森林宝库,因此,对这里的森林要加快采伐,充分利用 |
黄河干流上在防洪、减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水利工程是( )
A.龙羊峡 | B.刘家峡 | C.小浪底 | D.三门峡 |
读“我国西南部分地区7月等温线分布图”,回答14~15题。造成①地和②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差异 |
B.地势高低 |
C.海陆分布 |
D.环流形势 |
③地气温可能为( )
A.17℃ | B.16℃ | C.19℃ | D.18℃ |
读三维坐标统计图,回答12-13题若该图表示工业部门对不同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a、b、c分别表示原料、燃料和市场(不考虑其它因素)。则四点最能体现啤酒厂区位选择要求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若a、b、c分别表示农业生产投入要素中的劳动力投入、生产资料投入、科技投入(不考虑其它因素),则图中四点最能体现亚洲水稻种植业特点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我国下列地区中,受冬季风影响时间最长、影响强度最大的是( )
A.内蒙古高原 | B.华北平原 | C.塔里木盆地 | D.黄土高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