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1 s,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0.3m;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1.1 m,由上述条件可知( )
A.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是0.6 m/s2 |
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是0.4m/s2 |
C.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是0.05 m/s |
D.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是0.1 m/s |
如图所示为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的波形图,质点P、Q的平衡位置分别位于x=0.20m和x=0.60m处。若波的传播速度为2.0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再经过![]() |
B.再经过![]() |
C.在t=0时刻之后,质点Q和P的位移和速度的方向总是相反的 |
D.再经过![]()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核反应方程;![]() |
B.放射性元素发出的![]() ![]() ![]() ![]() |
C.大型水库中均匀分布着某种放射性物质,取一瓶样品检测,发现该放射性物质的浓度为a,过了12天再检测,浓度变成a/6,则此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为4天 |
D.质量为m的重核,俘获质量为mn的中子后分裂成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块,同时放出3个中子,则此过程释放的能量为(m-m1-m2-2mn)c2 (c为光速) |
一列横波在t=0时的波形如图所示,C点此时向下运动,A、B两质点间距为8m,B、C两质点在平衡位置的间距为3m,当t=1s时,质点C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则该波的波速可能为
A.m/s B.3m/s C.15m/s D.27m/s
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测出万有引力常量G,因此卡文迪许被人们称为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若已知万有引力常量G,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地球半径为R,地球上一个昼夜的时间为T0(地球自转周期),一年的时间T2(地球公转的周期),地球中心到月球中心的距离L1,月球绕地球的运动周期为T1,地球中心到太阳中心的距离为L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的质量 ![]() |
B.太阳的质量![]() ![]() |
C.月球的质量![]() |
D.利用上面给出的M已知量可求月球、地球及太阳的密度 |
用一束能量为E的单色光照射处于n=2的一群氢原子,这些氢原子吸收光子后处于另一激发态,并能发射光子,现测得这些氢原子发射的光子频率仅有三种,分别为、
和
,且
<
<
。则入射光子的能量E应为
A.h![]() |
B.h![]() |
C.h(![]() ![]() |
D.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