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诗人李开先诗云:“诗到淡中才有味,人须短处去求长。”下列成语中与之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①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③张冠李戴、良莠不分 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图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这表明
A.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 |
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题决定的 |
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 |
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
“冬青树上挂凌霄,岑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这表明
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不可改变的 |
B.事物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 |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
D.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
僧肇说:“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下列观点中与其观点相近的是
A.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 B.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 D.飞矢不动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是
A.“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
B.“世异则事异,世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
C.“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 |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