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4~2011年我国汽车消费及相关指标

 
私人轿车保有量(万辆)
GDP
(万亿元)
人均收入(元)
汽车工业销售产值GDP(%)
2004
600
16.0
6179
5.62
2006
1149
20.9
7668
6.70
2008
1947
30.1
1027
6.31
2010
3442
39.8
14394
7.54
2011
4322
47.1
16241
 

材料二 当越来越多的人争先恐后地实现了“有车一族”的梦想之后,车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相关资料显示,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汽车带来的道路拥堵也成为了城市交通的最大问题,然而仍有超过60%的城市居民愿意选择私家车作为日常出行方式。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看待我国汽车消费增长。(12 分)
(2)我国现在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大国,但还远未成为汽车强国。要从汽车生产大国成为汽车强国,创新是关键。请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予以说明。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氏族制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如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制定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在市场机制条件下积极引入社会资本,让社会力量“唱主角”,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等,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发展老龄事业的工作格局。
从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看,引入社会资本发展养老服务有什么重要意义。

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事业已经大步迈进了关键的2015年。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拦路虎”,惟有坚持不懈依靠改革,才能推动科学发展。为此,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把改革开放扎实推向纵深,进一步提出系列改革措施:取消一切非行政许可审批,建立规范行政审批的管理制度;大幅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继续推进科教文化、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领域改革,努力交出一份为发展加力、让人民受益的改革答卷。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坚持不懈依靠改革,推动科学发展的理论依据。并分析说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改革举措体现的政策取向。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制胜法宝,深化改革成为今天中国社会的新常态。阅
材料一:2010~2014年我国经济有关数据

项目
年份
GDP增长速度(%)
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
消费需求对经济的贡献率(%)
2010年
10.3
53827
43.1
2012年
7.8
63005
51.8
2014年
7.4
72313
51.2

注: 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为国内生产总值与全部就业人员的比率。
材料二: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减弱,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鼓励社会参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和催生经济发展新动力。为此,国务院在2015年推出一系列重要改革政策:大幅缩减政府定价种类和项目,具备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原则上都要放开;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力争全面完成“营改增”;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铁路、教育、医疗等传统行业……
运用“生产、劳动与经营”的知识,结合材料为培育和催生经济发展新动力提出合理化建议。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作出了全面系统、科学的部署。请阅读信息,参与问题研究。信息 科学立法、推进依法治国。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国家加快了立法的步伐,一批新制定或修改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其中,素有“经济宪法”之称的《新预算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执行。新预算法的最大亮点是把“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写入立法宗旨,将政府从管理主体变为监督对象,强调让人民监督政府花钱。
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对新预算法的最大亮点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这种人生理想不仅影响从古至今个人人生道路的选择,也深刻影响国家的治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自古就重视文化立国。比如,古代仁人志士崇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道义担当;胸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忧后乐”“舍生取义”的爱国情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凛然正气,“仁义礼智信”的为人操守,“君子以自强不息”“不坠青云之志”的奋进态度;践行“见贤思齐”“知行合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省吾身”“君子慎独”的修身之方,“孝悌忠信”“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的齐家之略;信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理政之道,“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致中和”的经世方略,等等。这些对中国古代治国理政以及全体中国人的人格言行影响深远。中国社会治理的背后,总体来说都有着传统文化思想作为底蕴,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的尊崇。
材料二:小马、小孙是援藏队伍中的一对博士夫妻,均毕业于北大。小孙是法学博士,做涉外律师时每小时有300美金收入。她说自己全是读的公费,国家培养她这么多年,当然应该为国家出些力。小马出生在云南偏僻的彝族山寨里,村民接济让他得以求学。他有坚忍不拔的毅力。由于英语底子较差,为考硕士、博士,曾屡遭挫折。在选择服务去向时,他们认为西藏比北京更需要人才和知识,在那里,他们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于是,他们怀着改变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面貌的理想和为国效力、奉献社会的激情来到雪域高原,以实际行动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把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与国家民族的需要融为一体。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国家治理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人生价值观的知识,分析博士夫妻的先进事迹在价值选择和实现方面给我们的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