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
材料一:2006-2012年我国环境治理、科研投入的经济成就
材料二:2006-2012我国节能减排主要指标情况
注:我国每万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美国的2.3倍,欧盟的4.5倍,日本的8倍。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PM2.5(细颗粒物)经常超过300微克/立方米的重度污染标准。
(1)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中。
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一直是牵动各方神经的敏感问题。2013中国外交白皮书指出,针对菲律宾挑起黄岩岛事件、越南通过含有侵犯中国西沙和南沙群岛主权条款的《越南海洋法》、日本政府非法“购买”钓鱼岛等事态,中国迅速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坚定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显示了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坚定意志、决心,争取了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坚定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政治生活依据。
材料改革开放36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创造了“中国式的发展速度”,人们的幸福感得到不断提升,但也正遭遇着“中国式的发展难题”:从“转型之难”到收入“分配不平”;从“城乡二元”结构到道德困境;从各阶层利益博弈加剧到国际环境的复杂多变……破解“中国式难题”正成为国人关注的时代课题。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破解“中国式发展难题”?
(1)在美国政体中,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是如何相互制衡的? 3分
(2)我们该如何评价现代资本丰义国家政体中普遍采用的“三权分立”原则? 7分
材料一第十九届东盟峰会11月17日在印尼巴厘岛举行。本届东盟峰会的主题是“在全球国家共同体中的东盟共同体”,中国总理温家宝将应邀出席,峰会讨论了东亚地区面临的形势以及东亚地区经贸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相关话题。
材料二经过艰苦谈判,2011年12月在南非德班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取得了切实可行的成果:解决了资金、技术等问题,挽救了《京都议定书》,“巴厘岛路线图”得以继续执行,让世界各国对多边外交恢复了信心。但气候谈判的前景并不乐观,某些发达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会继续设置障碍,影响联合国作用的发挥。
(1)请从国际组织的分类角度,谈谈东盟与联合国的异同。4分
(2)结合材料谈谈国际组织的作用。6分
宽带网络技术平台是提升信息消费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的使用,大大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加快了信息的网络传输速度,拓展了网络的覆盖范围,提高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使人们更为迅捷地接触到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文化,感受到不同文化的交汇与激荡。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们青年学生应当如何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