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
实验内容 |
实验目的 |
A |
将1 mL KSCN溶液与1 mL 同浓度 FeCl3溶液充分混合;再继续加入KSCN溶液,溶液颜色加深 |
证明溶液中存在平衡: Fe3+ + 3SCN- ![]() |
B |
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12溶液 后红色褪去 |
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
C |
向1mL0.2 mol/L NaOH溶液中滴入2滴0.1 mol/L的 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再滴加2滴0.1 mol/L的FeCl3溶液,又生成红棕色沉淀 |
证明在相同温度下,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大于氢氧化铁的溶解度 |
D |
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O3与Na2CO3溶液的pH,后者较大 |
证明非金属性S>C |
材料与化学密切相关,表中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材料 |
主要化学成分 |
|
A. |
刚玉、金刚石 |
三氧化二铝 |
B. |
大理石、石灰石 |
碳酸钙 |
C. |
普通水泥、普通玻璃 |
硅酸盐 |
D. |
沙子、石英 |
二氧化硅 |
下列关于碳和硅的比较,正确的是( )
A.它们的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 |
B.碳和硅的单质都能与O2反应 |
C.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占第二位,碳占第一位 |
D.碳和硅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都是既有游离态也有化合态 |
汉代器物上的颜料“汉紫”至今尚未发现其自然存在的记载。科学家进行超导材料研究时,偶然发现其成分为紫色的硅酸铜钡(化学式:BaCuSi2Ox,Cu为+2价),下列有关“汉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盐的形式表示:BaSiO3·CuSiO3 |
B.用氧化物形式表示:BaO·CuO·2SiO2 |
C.易溶于强酸、强碱和水 |
D.性质稳定,不易褪色 |
下列物质中,不含有硅酸盐的是( )
A.水玻璃 | B.硅芯片 | C.黏土 | D.普通水泥 |
有科学家认为:硅是“21世纪的能源”、“未来的石油”,下列有关硅可能成为新型能源的依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界存在大量硅单质 |
B.自然界的硅易开采,且可再生 |
C.硅燃料便于运输、贮存,从安全角度考虑,硅是优质燃料 |
D.硅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其燃烧产物对环境的污染容易有效地控制 |